芝麻神仙鱼赏析网

中山桥:黄河之上的金城兰州之标志

02-03

中山桥:黄河之上的金城兰州之标志

几乎所有到兰州市旅行的朋友都会去一个网红打卡之地,这就是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

摄于2021年1月2日。由南向北拍摄的景色。

摄于2020年5月3日。由北向南拍摄的景色。

摄于2020年6月26日。

兰州中山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铁始建于1907年(清光绪33年),至今(2021年)已经114年。

摄于2017年2月1日。

摄于2017年10月6日。

摄于2018年3月4日。

摄于2020年2月23日。

摄于2020年2月23日。

摄于2021年1月2日。

摄于2019年6月8日。

摄于2021年1月24日。

中山桥。


将军柱

摄于2020年1月1日。

摄于2021年1月16日。

摄于2021年1月16日。

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尚存建桥所用铁柱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

摄于2020年2月23日。

摄于2021年1月2日。

摄于2021年1月2日。

《重竖镇远桥将军柱记》明初宋国公冯胜始造浮桥以利军运,用木船廿四艘浮荡河面,順架木梁橫铺木板,旁挟江栏,构成浮桥,名曰:镇远。两岸竖四大铁柱以系缆索,俗称将军柱。

将军柱有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造和洪武九年卫国公邓愈造,每根重约十吨,此柱呈圆柱形,长五点八米,直径零点六一米,頂部为出檐式圆锥形,底部连以方座,座厚零点三米,宽零点八一米,长一点二米,铭文尚存:“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缆一百二拾丈”字样。

将军柱对于研究明代兰州黄河水上交通和金属铸造工艺等是一件珍贵实物资料,故甘肃省人民政府再次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重新竖立于黃河之滨。兰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二年十月

摄于2016年10月2日。

摄于2020年6月6日。

明·镇远浮桥旧址。据明人徐兰的《河桥记》记载,杨廉在黄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备用,将25艘用绳索连接,船下以石鳖固定,船上加盖木板、栏杆,并在桥南北两岸各树竖一根大铁柱和六根木柱,以铁链将浮桥固定。整座浮桥“随波升降,帖若坦途”。

照片来自网络。

网上搜到的金城浮桥老照片。明、清时代,在黄河上修建浮桥是非常艰难的,由于自然环境的因素,每逢春季冰雪消融,融化的冰块撞击浮桥船只,浮桥就会遭到破坏。由于浮桥并不坚固安全,每年黄河结冰前拆卸,解冻前后又要重建,于是浮桥就这样建了拆、拆了建,延续了500多年。

摄于2021年1月24日。

摄于2021年1月24日。

位于中山桥下东侧的金城老码头旧址。


修建历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照片来自网络。

建造黄河铁桥最难的就是原材料的运输,为保证工程质量,上至桥梁钢架,下到每一袋洋灰,直至每一个铆钉、刷铁桥用的油漆,严谨、认真、守信的德国人,都要经过制作,检验包装然后装船,再经过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东海→黄海→最后进入渤海湾,到达天津港,这一路航程达4万多海里。然而,这还没有完,最艰难则是到岸后由天津港运到兰州的路程,先是上火车,铁路只能到达当时的郑州。从郑州经西安到兰州的一千二百多公里陆路是最艰难的,除了最原始的马车运输,还有道路的险峻,车毁、马死、人伤等。因此,仅运输费用就达十二万两白银,占总造价的47%。这是网上搜索的一张运输路线图。

照片来自网络。

中山桥北的西侧,有一个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博物馆详细介绍了铁桥的修建历史过程。这是网上搜索到的签订合同的蜡像图片。

照片来自网络。

陕甘总督升允(前排着官服者)与建桥人员。德方认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曾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

照片来自网络。

铁桥施工现场。

照片来自网络。

1909年即将完工的兰州黄河铁桥。铁桥于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竣工通行。它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

照片来自网络。

铁桥施工进入尾声时,护督毛庆蕃决定,在铁桥南北两端各添建一座中华传统式古建筑——牌厦。1909年6月18日,两座牌厦竣工。每座牌厦均为三开间,雕梁画栋,蔚为壮观。牌厦前后共悬名人匾额四块:其中由升允题写“第一桥”匾2块,分置南北桥头;另有“九曲安澜”、“三边利济”匾各一块。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当时的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手书的“中山桥”匾额,被悬挂于铁桥南面的牌厦上,“第一桥”从此改名中山桥,沿用至今。


金城关、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

中山桥桥头北的西侧,就是金城关旧址,金城关旧址旁边就是——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

1943年金城关关楼。

金城关老照片。

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诗人岑参途经金城关时登临关楼,写下了《题金城临河驿楼》古戌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昨捕鱼郎。诗中的“古戌”指古代戌边的城堡,“重险”指的便是金城关。唐时的岑参已经把金城关称为古代的关隘,可见金城关在诗人心目中的时代何其久远,地位何等崇高。

兰州镇远浮桥老照片。

清·张澍(shù 及时的雨 )《金城关》倚岩百尺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白马涛声喧日夜,青鸳幢影出冈峦。轮蹄不断烽烟靖,风雨常愆草木衰。回忆五泉泉味好,为寻旧日漱云弯。

摄于2018年10月28日。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二战河西,将匈奴赶出祁连山外,夺得河西四郡。霍去病班师回京时,命关内候李息于今兰州西固修建城池关隘渡口。取“金城汤池”之意,城名金城,渡名金城津,关名金城关,而黄河此段也被叫做金城河。这就是兰州名叫金城的由来。一直到宋朝以后,金城关才迁到了现在的白塔山下面的黄河北。

金城关南临黄河,北依崇山峻岭,山与河之间,宽度不到百米,道路狭窄,仅能允许一辆马车通过,是名副其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1,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熙河经制李宪攻取兰州,命其部将李浩、王文郁等展筑兰州北城,复于黄河北岸筑金城关。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移址重建,明正统十年(1445年)、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两次重修。金城关是金城(兰州)通往甘州、凉州、肃州的咽喉要道,也是沟通中原与西域的要塞。

到20世纪初,金城关就已全部坍塌,荒芜,仅存一些遗迹。1938年时,当时的甘肃省政府为了拓建甘(肃)新(疆)公路,根据需要,拆除了金城关。

摄于2021年1月24日。

摄于2021年1月24日。

摄于2021年1月24日。

摄于2021年1月24日。

摄于2021年1月24日。

位于金城关东侧的兰州文化体验馆、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现在,在金城关旁边,修建了“金城关文化博览园”,由兰州秦腔博物馆、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兰州彩陶博物馆、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兰州文化体验馆组成。

摄于2018年10月28日。

这是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内的牌厦模型。

摄于2018年10月28日。

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内的——我和铁桥老照片。

摄于2018年10月28日。

1954年,国家拨快60万元对铁桥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在原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使铁桥更加美观坚固。

摄于2018年10月28日。

位于黄河桥梁博物馆山坡上面的——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内柱楹联:云霞呈五色;彩焕映三台。外柱楹联:画栋连云燕子重来应有异;笙歌遍地春光长驻不须归。

摄于2018年10月28日。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门前的——世纪太平鼓。


天下黄河第一桥风采

照片来自网络。

1920年的黄河铁桥。

摄于2010年3月23日。

摄于2014年8月31日。

摄于2018年10月28日。

摄于2019年6月8日。

摄于2019年6月8日。

摄于2019年6月8日。

摄于2019年6月8日。

马来西亚华侨黄玉奎的《过兰州黄河铁桥》诗: 远播声名上九霄,引来游子自天遥,今朝且教偿心愿,跨越黄河第一桥。

摄于2020年1月1日。

摄于2021年1月2日。

这座古老的桥梁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赵朴初。

摄于2020年5月3日。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坂;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赵朴初

摄于2020年7月9日。

黄河铁桥之所以能历时近百年而雄姿依旧,离不开兰州人民对铁桥一以贯之的珍爱与保护。长达百年的相依相伴,黄河铁桥已经深烙在兰州人的心上,成了抹不去的记忆底片。

摄于2020年1月1日。

站在中山桥上向西远眺黄河景色。清·张澍《闲游黄河岸》一片孤城枕石关,河流飞入断云间。滔滔东去谁能挽,赖有龙门底柱山。

摄于2020年7月19日。

站在中山桥上向东远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霜!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黄河第一桥碑

摄于2021年1月2日。

摄于2021年1月2日。

正面由甘肃省著名书法家黎泉书“黄河第一桥”五个大字,欹侧方棱,苍劲浑穆,尽显大师风范。

摄于2021年1月2日。

1992年,在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期间,兰州市政府在桥头竖碑,第一次将铁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黄河铁桥开始进行建国以来最彻底最大规模的维修加固。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兰州市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中山桥再次维修加固,并将桥体抬升了1.2米,进一步增强了抗震泄洪能力。2013年3月30日起,为了保障行人、游客通行的安全,保护国家重点文物,该桥禁止机动车辆通行,中山桥结束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变成永久性步行桥。

《黄河第一桥碑记》兰州扼东西交往咽喉,为丝绸之路重镇,黄河纵贯全境,除严冬封冻可于冰上行走外,夏日全赖羊皮小筏通航。明初建镇远浮桥于白塔山下,以利行旅,每岁冬拆春建,事烦费巨。清光绪三十三年(一九零七年)二月,陕甘总督升允、兰州道彭英甲改建铁桥,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承修,次年二月开工,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年)六月竣工,桥长二百三十三点五米、总宽八点三六米,桥面敷以木板,保固八十年。共享库平银三十万六千六百余两,因其为黄河第一座永久性公路桥,故升允题额曰:“第一桥”。一九四二年改名“中山桥”。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六日,兰州解放时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多处受损,交通中断,兰州军事管制委员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及兵工星夜抢修,九月六日修竣。一九五四年国家拨款六十万元全面维修加固,并在原平行弦杆上端,置拱式钢梁,将荷载提高到汽——十级,四月一日开工,六月二十日完工。一九八九年铁桥加固期届满,构件老化损伤甚多,荷载能力日降,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拟全面大修,不意于八月九日被自重二百六十吨之失控供水船猛烈撞击而重创,当即组织工人技术人员与工人百余人夜以继日抢修,始于九月一日,终于十二月五日,将桥修复并加宽人行道,装饰桥身,焕然一新,更见雄伟壮观,此役耗资一百三十余万元。是桥之建,原为沟通内地与西陲交通,便利商贾行人,增进民族交往,巩固国防,在当时泽及后人,今日视之,当兰州将建为内陆开放城市之际,其利益彰,是以此桥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值此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开幕前夕,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为之承建此碑,爰为文以记始末。 公元一九九二年九月一日立 兰州关振兴撰文 黎泉书丹


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

摄于2021年1月16日。

摄于2021年1月16日。

2009年,为纪念中山铁桥建成100周年,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为铁桥立碑以示纪念。并面向全国作家、文学爱好者征集《铁桥百年赋》,最终,来自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马建勋创作的《铁桥百年赋》在全国征文中拔得头筹。《铁桥百年赋》共有287字(含标点346字),刻在重达50多吨,约3.7米高、1米宽、4.8米长的青海黄河石上。

《铁桥百年赋》:白塔耸峙,黄河东逝;古关静穆,楼映半空。一桥彩虹临波,百年流云飞渡。今逢盛世,毋忘尘忆,唯吾兰州,矢志创新,兹镌铭为念。

昔陇府金城重镇,绾丝路而通三秦,唯一河而成南北之堑。年及洪武,浮桥颤渡,然夏汛漫卷,冬凌凝寒。迨至清末之岁,始行建桥议案。遂集中西合璧以成,倾全省之力赴艰。柱砥中流,铁梁横空;终成勋业,蔚然景观。三边利济,商旅荣繁;通衢信步,九曲安澜,诚以“天下黄河第一桥”之隆誉,易名中山之佳话,谱写兰州解放之新篇,见证中华民族复兴之沧桑巨变。

噫唏哉,百年古桥,风流永瞻;大河雄奔,虹影如幻。人文标志,独秀新天。带风情百里,襟绿涛两山;历史名胜,风光无限。夫若无祥风以润,金瓯之磐;铁石纵固,斯桥何延?是以国之发展,和谐为先;市之富强,稳定乃安。炎黄族裔,永承天眷;祺我兰州,康乐尽阗。


一百年前,在黄河之上建一座铁桥我们只能求助于外国。而今,中国的造桥技术已领先于全世界,像杭州湾、珠港澳跨海特大桥……今天,黄河兰州段已有银滩大桥、金安黄河大桥、元通黄河大桥、金雁黄河大桥、雁滩黄河大桥等43座桥梁,它们如彩虹横亘在黄河之上,昔日“控河为险”,如今天堑变通途。

漫步走在这座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现代钢架梁桥——百年铁桥上,抚今追昔,心潮澎湃……

明·王祎《兰州》洮云陇草都行尽,路到兰州是极边。谁信西行从此始,一重天外一重天。

清·江得符《我忆兰州好·其十一》我忆兰州好,般般品味新。炮羔延座客,酪乳馈乡邻。挟弹求芳雉,垂丝获锦鳞。迩来黄酒酽,还醉瓮头春。

《我忆兰州好·其十二》我忆兰州好,平生爱雅游。帘垂春洞古,雨滴夜岩幽。琴韵金天观,棋声白雪楼。何时登木塔,万里豁双眸。

2021年2月3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立春)

上一篇:金城兰州(五)——白塔山(下)

下一篇:金城兰州(七)黄河风情线——黄河之滨也很美

链接: 兰州——金城

链接:陇右名山——兴隆山徒步行记

昌化石产地在哪里

家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