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早的时候,人们用碗喝茶,用锅煮茶。
在博物馆里看到过汉人煮茶用的釜,陶泥烧制的,不是铁的,看上去有点像今人煲汤的砂锅。
茶釜边上有两只耳朵,中间有孔洞,可穿绳而过。
使用的时候,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将绳穿过釜耳,吊将起来,底下架了木柴,烧之煮之,汤沸投干茶叶子,再沸可喝。
另一种是,架在炉子上煮。炉小,中生炭火,烧之,沸之,投茶,再沸,稍凉可喝。
这两种方式,主旨都在喝茶汤,以及,为茶汤保温。
想来古时温度与今时完全不同,古时22度以下的天气大约占整年的一半,是以煮热茶喝,保住煮出来的茶汤的温度,是喝茶这件只流行在贵族当中的风雅事物的重中之重。
且汉时茶叶生产技术并不如后世发达,大多以喝散叶茶为主,也就不需要宋朝那些复杂又精细的喝茶工具。
一只粗陶煮茶釜,足以成为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
《2》
悠悠经年,文明之风扫过汉家天下,又迎来万邦来朝的大唐盛世,以及全世界的销金窟大宋。
茶文化发展至巅峰。
那时候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茶人做不出来。
博物馆里常见的纯金的茶针,茶匙,茶刀,是宋代达官贵人喝茶的日常什物。
那时候人们不流行泡茶,主流是吃茶。
吃茶末,跟今天吃黑芝麻糊有点相似,只是稠度没那样高。
吃茶当然要大碗,今天的功夫茶小杯子便用不上了,遂,各地的窑口,流行起大海碗——盏。
盏是一种大口的浅碗,因茶叶末做成的膏状物冷却速度略慢,怕吃急了烫到喉咙,是以吃茶点茶用的皆是它。
盏大,盖碗便不合适了——一碗泡出来,还不够人家一盏的。
是以宋人饮茶,没用盖碗。
当然宋人也没用壶泡茶——许多传世名画里,有一种高瓶状的壶,讲究的系银制,那也并不是用来泡茶的壶——那是用来煮水,或者用来盛装点茶用水的壶。
这种壶外形有点像今在的手冲咖啡壶,都有一个细长的像鹤嘴一样的长嘴。
点茶的时候,把烧开的水装到这种高瓶状的细嘴壶里,匀速冲进磨成粉末又筛得极细的茶叶里,边冲边击拂,直至打成一碗雪白的、像现代用打蛋器打出来的极细的鸡蛋清泡沫一般,才算成功。
那时的壶,只是个盛水或者烧水的工具,不是泡茶的容器。
并且那时候,那种跟今天的高壶相似的壶,人家也不叫做壶,人家叫做“瓶”。
普通的,叫作瓶。
银制的,叫做银瓶。
银瓶乍破水浆迸....
《3》
明清之后渐渐有了盖碗,也有了茶壶。
都是用于泡茶的容器。
但初时的盖碗,较大,是把散茶叶子直接投入盖碗里,再冲入沸水,盖上盖子把茶汤放凉,再端起来喝。
那种盖碗的容量大约是一百五六十毫升到二百五十毫升左右,较大,适合一个人喝一柱香的时间。
是以,喝完这大盖碗茶的时间,在没有钟表的年代,也被用作了民间的时间计量器。
比如问一个人来了多久了,就会有人告诉你,来了半盏茶的功夫了,或者,候了有一盏茶的时间了。
而那时流行的壶,也是较大的。
不是现下的小壶,而是那种大茶壶——骆驼祥子里那种——红楼梦里晴雯被赶到表哥家之后,桌上摆的那种——一只大茶壶,配四个大茶杯,那容量,至少300-400毫升。
泡的时候也很粗放,投散茶叶子进去,倒入沸水,盖上盖子。
等茶叶在茶壶大大的肚子里浸泡许久,直到把开水泡出颜色来了,说明茶味泡出来了,壶里的不再是开水了,就可以倒进杯子里,放到适合入口的温度,喝之。
这个浸泡的过程,会比较慢一些。
茶叶少而水多,泡不久,茶水会没味道。
这样的一壶茶,可以泡的时间还比较长,从早晨泡到下午,都可以喝——到下午更浓,倒出来茶汤里的茶褐素较多,得兑进一些开水,才能入口。
《4》
上述的盖碗与茶壶,与今天的盖碗与茶壶,仍然是有较大区别的。
当下的盖碗,不再是一人独享式,而是多人分享制的。
一盖碗茶汤泡出来,要分享到三四只小茶杯里,供三四个人一同享用。
所以,泡茶的时间便短了,不必等茶汤放凉,就可以把茶汤倒出来,更快让人喝到茶汤。
且分装到小茶杯里之后,茶汤冷却的时间缩短,可以提早喝到鲜香爽口的茶汤。
这种茶汤也更轻柔,更绵软,更温和——没有泡久了那种涩重感——仿佛一碗放凉了的羊肉汤,喝一口便是满嘴油腻。
当下的茶壶,也不同于从前了,不再是一只大壶配四六只大茶杯那种大家庭的“海量”。
不再是泡一壶喝一天的那种漫长拖沓。
一壶泡出来,分三四小杯,或者只分一两杯,一杯20-30毫升。
现喝现泡,一口喝尽,干净爽利。
尤其,当下的某些壶,还有修饰作用。有一些有味道的茶,用这把壶泡出来,居然没味道了。
但吸味并不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说它只吸某种味道,而另外一种味道不吸——紫砂壶又不是修炼成精的妖怪——吃火锅的时候头发难道只吸辣椒的味道不吸烟味?
所以,紫砂壶的吸味,是把所有气味都一齐吸走的——它的修饰作用是非黑即白的,要么什么气味都吸走,要么什么气味都不吸——所有味道都被吸没了,只有毫无个性的一点茶味,居然也成为某些人的口感巅峰,这味蕾,跟马户也差不离了。
尤其还有一些卖壶又卖茶的人,偏拿好茶来用壶泡,称把杂味吸走了,好味道留下来了,真真吹牛不打草稿。
若是三伏天买一块肉,等长虫子了再切开,然后拿着虫子去讹诈屠户,肯定会讨一顿好打。
但茶界文明,只能对这种小强,放过一脚。
《5》
盖碗与壶,都有前世今生。
它们共存,并生,共长存。
紫砂壶有收藏价值,但盖碗难道就没有了吗?
青花盖碗,柴烧盖碗照样有传世功能。反倒是紫砂壶,近些年来被人为神化,已经渐渐脱离它的实用价值,而成为敛财与炒作的工具,惜甚。
工艺品,是用来观赏的;茶具,还是讲究实用的。
若一款茶具,既美观,又有收藏价值,还异常实用,岂不是两全其美,得其所哉?
只可柜藏而不能致用的,壶也罢,盖碗也罢,委实令人遗憾。
艺术再高于生活,最终,还是为普通百姓服务的。
高处不胜寒,积极入世才是最终归依。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