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格不成田“这句口头语在业内流传已久,常被商家用来解释田黄石因有裂痕而引起买家质疑的理由。难道世上真的找不到一块没有“格”的田石吗?不是的,它的意思只是说:即使像田黄这样名贵的宝石,也免不了会有裂痕格纹之类的瑕疵。
“格“,福州方言指的是裂璺。到底田黄石的“格”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与它的成因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田坑石的原生地并不在水田里,它同其他寿山石一样,都是矿脉的组成部分。所不同的是由于几百万年以前地质变化等原因,才从母矿中剥离了出来,成块状散落山巅。随后经受溪水长年的冲击运载,最终埋到了水田底。在此漫长岁月的迁移过程中,历遭风雨袭击,滚动碰撞,其表层遭受损伤而出现一些裂痕,这自然是在所难免的。
田石埋藏田地期间,长期浸泡于酸性的水土之中,氧化铁的渗透又使裂痕显现出血丝状的色纹,也就鉴藏家们所称的“红筋”, 成了田黄石的六大特征之一。
一般而言,田坑原石在挖掘出土之时,外表或多或少会见到纤细的格纹。然而,裂痕毕竟是石之病,“格”多终非好石。假如将格纹看成田坑石所必备,并以是否有“格”作为鉴别真假田黄的依据,那就大错特错了。
既然田石的“格”是在迁徙中碰击所致,那么就可能有未被碰裂而保持完好肌肤的矿块。更何况经过雕刻加工之后的田黄石艺术品,作者在创作时都尽量地设法将裂纹摒除掩饰,以求提高宝石的品级。由此可见,田黄石并非都有“格”,纯而无瑕的上品不是没有,只不过寥若晨星,难得一见罢了。
与“无格不成田”相对应的还有一句是“无砂不成杜(都)”,所指的是寿山石中另一个名品——都成坑石,意指都成坑石中往往夹杂着砂玷。
都成坑石质通灵,光彩夺目,佳者可与田黄石媲美,名列“山坑”之首。它的生成是火山热液沿着岩石的裂隙充填、沉淀晶化而成矿的。因岩石坚硬,矿层稀薄,故开采出来的石料常有沙粒掺杂肌理之中。尤其是质地莹澈的结晶体,大都紧贴于砂岩面上,分解殊难,取名谓“粘岩性都成坑石”,属都成坑之极品。民间有谚语云:“都成坑,砂成山,有水色(( 福州方言,光泽谓‘水色’),人人贪。”其特色可见一班。
若以“砂多如山”来形容都成坑,无疑是恰如其分的,但绝不可将其绝对化.误认为凡都成坑石材就必定会有“砂”。须知,砂隔乃宝石中之杂质,其在矿床中的分布或聚或散并无规律,所以在采凿的大量天然矿石中,是完全有可能挑选到无砂的矿块,只是罕有且价高而已。文献载: (都成坑)通灵纯净者,偶有之,其价不亚“田黄”。
常言道:十宝九疵。凡世间种种宝物都难求十全十美,毫无缺陷。正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田黄石、都成坑偶见砂格微瑕也一定“暇不掩瑜”,丝毫无损其高贵的身价。
传播最新的寿山石资讯,分享精美的寿山石作品。我是寿山石雕手艺人康高为,请关注我,进入主页下方查看更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