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纸张尚未问世,人们普遍使用竹简作为记录文字的工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印章的尺寸也相应地受到了限制,后世出土的先秦印章,大小往往与指甲盖相仿。那时,印张是盖在竹简的一小块封泥上。
即使是秦国的传国玉玺,其尺寸也不会像我们现在在影视剧中见到的那样大,历史上关于传国玉玺的记载较多,传国玉玺的长宽高应该在10厘米左右。
然而,有一个传说跨越了多个朝代,它就是关于和氏璧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发现了这块举世无双的玉石,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氏璧几经辗转,最终落入秦国的手中,秦始皇统一天下,李斯把它铸造成了传国玉玺,上面刻了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尤其是三国演义里面,孙坚,眼见祥云,随后在枯井里发现传国玉玺,这一段情节,写得真是栩栩如生,如假包换。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和氏璧是否真的被制成了传国玉玺呢?从现有的考古证据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考古出土的文物,先秦玉璧,形状为环形,中间有一个孔,这种形状的玉器怎么会用来做玉玺,更何况是举世闻名的和氏璧。而且先秦玉璧非常薄,厚度最大就相当于现在的三个一元硬币。和氏璧的厚度远远达不到传国玉玺的高度。所以传国玉玺不是用和氏璧做的。
和氏璧与传国玉玺,这两件珍贵的文物,仿佛已经消失在茫茫历史长河之中,它们的踪迹再难寻觅。它们的故事也在流传过程中,渐渐被混为一谈。也许有一天,它们会重见天日。让我们有机会揭开层层谜团,还原历史真相。
本期结束,喜欢点点关注。
下期更精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