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在19世纪,金石学者们发现了一种“国宝金匮·直万”的钱币,这种钱币的形制非常特别。它的上部呈方孔圆钱形,“国宝金匮”四字分置方孔上、下、右、左,下部呈方形,竖列“直万”二字,一以当万,相当于黄金一斤的价值,是中国钱币史上面值最大的钱币之一。
从此钱的制作风格看,当与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最为相类。这三枚异形钱币都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皆为一方孔圆钱,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的下部为“刀”,而此钱下部为方形的“匮”,上部的方孔圆内写钱名:契刀、一刀、国宝金匮,下部则写明面值:五百、平五千、直万。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相同的特点,学术界一致认定此种特异的虚值大钱为新莽时期所铸。
“国宝金匮·直万”大概在清道光廿八年就曾在西安出土过,辗转为刘燕庭所获,惜已残损,仅见有上半部分的方孔圆钱,存面文“国宝金匮”四字,下半部分已佚失,李佐贤等未得见全体,不知其属何时代,故刊录于《古泉汇》时列入无考品中。
1921年西安城西北杨家城又出土了1枚完整的“国家金匮·直万”钱,遍体青绿,品相极佳,厚度和重量皆为金错刀的两倍,最初为西安古董商阎秉初只数十大洋而得,数年后又以千金之值售予上海收藏家余挺生,余挺生继而又以二千金转让给张叔驯。1937年抗战爆发,张叔驯远奔香港。翌年定居美国,此莽钱珍品也随之远走他乡,今已不知下落。
此外,晚清民国时期,西安还曾出土过另一枚“国家金匮·直万”钱,为喜好中国文物的英侨纽曼先生所获。纽曼在清末光绪年间曾担任西安邮务长,与陆军大臣端方交情不浅,可能是通过端方介绍而获得此钱,后陆续归张纲伯、陈仁涛所有,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上述的两枚半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的仅有的存世真品,可见它的稀有程度,但近几年来亦偶有发现,然数量亦少,市场所见仿品皆为黄铜翻砂所铸的,质量很差,只要留心观察就能找到其中的破绽。
我们已经专业专注古玩艺术品鉴定教学14年,想学习更多古玩鉴定知识,加入古玩收藏圈子,欢迎联系我们了解详情!
(部分图片及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