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众不同的三点判断:
国内基本实现T700千吨级、T800百吨级技术突破,但最核心是稳定性、精度,同日本相去甚远,取决于国内工业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关键设备国外封锁);
国内在目前的产品等级上基本全行业亏损(除了下游复合材部分),短期(1-2年)不具备经济性,因此判断设备厂商很难看到下游需求的放量;
生存之道只能走向高端,汽车目前看不算好的方向,日本东丽等主要靠波音等高端需求,打压中国产品;
黎明前的黑暗,国家安全战略支持行业大发展,看好军工、海工、建工、高端民用等领域;
中复神鹰:中国碳纤维行业的代言人,龙头中的顶级
中复神鹰跟国内碳纤维发展同步,2005年启动碳纤维项目,当时国内只有1-2家做(吉化及威海拓展)(当时也是国外开始对中国封锁这种材料),2006年后国产碳纤维上马了好几家,公司就是在这时候上马的。06年时候上了一期的碳纤维2条100吨T300项目,是国内最大。
06年百吨线稳定后,规划千吨线,建设了3条线每条330吨产能,07年中国复材增资控股了公司改名为中复神鹰,名字代表了三个股东,神是奥神集团,鹰是鹰游集团,08年开始T300产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08年400-500吨销量,09年之后达到1000吨/年销量。
09年研发更高级别的碳纤维,工艺路线也开始改变,借鉴东丽的干喷湿法技术,到2012年时候技术路线全部打通,实现了T700批量化生产,国内唯一一家,也是国际上第三家(另外为日本东丽,美国Hexcel)。
2012年至今供应T700级别为主,拓展下游应用,2013年拓展至国外,压力容器,电缆芯,航空航天,欧洲市场外销,每年销量在1500吨左右,2014-2015基本上100%销售是T700的产品,2014年底开始研发T800产品,2015年9月实现T800批量生产,百吨级实现稳定生产;目前销售额1.5亿-2亿,产能从2006年百吨线,至今是5000吨,是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能力。
国内市场:进口日本为主,神鹰独大,国内龙头普遍技术水平在T700
江苏恒神也是06-07年起步的,目前国内产能在1万多吨,目前产能千吨以上的企业有4家,神鹰是5000吨,恒神3500吨(实际3000),威海拓展3000吨,兰州蓝星集团1000吨;
国产龙头企业普遍技术水平在T700级别,神鹰是2012年突破的,其他陆续有T700出来,但其他家不是千吨线级别的稳定生产,部分有T800产品但难以量产;
虽然国内产能在1万余吨,但各家技术路径不同,产品稳定性差异较大,实际市场用国产的碳纤维在2000余吨/年,而实际国内需求15000吨/年,过去每年增速在7-8%,大部分依赖进口,大部分以日本货为主,今年国产碳纤维用量估计在3000吨,神鹰过去一直占据国产部分70%以上份额。
台塑的起步比国外早,是国际9大企业之一,产能7-8000吨,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国内市场的碳纤维,还是以国外的为主导,日本(日本三大家,主要是东丽)有绝对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国产处于劣势,研发短,产品成熟度差,成本比国外的要高。
技术难在哪?生产流程太长,工艺精度是关键,而并非简单购买设备就行
从产品技术角度,多学科综合,国内空白太多:是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产品,碳纤维生产流程太长:涉及原丝生产的聚合(化工,高分子)、纺织(轻工,类似晴纶工艺,但分子量远大于晴纶)、碳化(高温材料)、浸润剂等表面处理(化工)、复合材料应用;
很多是国内学科空白,国内只有3个学校有碳纤维专业,也是近几年国内才设这个专业,所以人才储备不足,而日本是纺织和化工大国,积累了很多人才,且装备完善;
碳纤维是军敏材料,国外技术不会给,必须原创,关键设备亦国外封锁,必须依靠科研院校基础理论研究,另外还要琢磨工艺稳定性,东丽及中复神鹰的干喷湿法工艺国内院校还没有基础理论研究;中复神鹰的T700T800技术突破都是自己承担了技术研发与设备研发的工作。
T300到T700工艺完全重新开发,T700到T800也是重新开发,神鹰都是干喷湿法(东丽的路径),恒神和拓展现在也有了干喷湿法;
公司判断前端原丝生产壁垒更高(聚合反应),后端碳化炉都买到(进口设备为主,稳定性好);
从生产工艺技术角度,关键是精度和稳定性:碳纤维是个精细化产品,产品作为复合材料大量应用于结构件上,因此质量关键是稳定性,CV值(离散度),生产流程太长,聚合反应、纺丝液粘度分子量控制、纺丝工艺385米长生产线一致性、碳化300米长生产线的稳定性,技术角度说T700/T800产品突破了。
但3000多个工艺点的稳定性的控制是问题,因此国内目前仅中复神鹰实现了千吨级的稳定生产,设备精细化、稳定化、自动化,是和整个中国的工业水平密切相关,日本人制造业精度等级领先全球,这是为什么日本是全球碳纤维绝对龙头的原因。
市场判断之一:日本打压,高端是生存的突破,低端产品价格不可能上去;
日本东丽是日本政府全力扶持的结果。碳纤维在日本东丽营收结构中占比不高,同时日本政府就专门扶持他一家,给予巨额补贴,而国内得到的支持还是不够(发改委有产业配套资金支持(10%,eg,投资1亿元补贴1000万元)。
日本三家企业,东丽是主导,2万多吨产能,基本到中国是放在最低价不赚钱(全球最低价),其他1万多吨产能供应波音高端领域赚钱。
东丽的T700产品,2006年报价800元人民币/公斤,现在最低至18美金/公斤;在例如国家电缆,因涉及国家电网安全战略意义重大,且市场潜力大,放的价格就是很低,低于20美金/公斤,打压国内企业;在体育方面战略意义不显著的领域售价较高(球拍鱼竿等),价格可能卖到23美金/公斤。
市场判断之二:从成本看,国内短期不可能盈利,低端产品亏损面更大
生产成本看,由于原材料燃料等都比较透明(基本原材料、燃料、人工各占3成),日本东丽成本判断难以低过20美金/公斤(不算三费),与神鹰等成本相当,但东丽在中国市场售价部分领域明显低于成本(例如18美元/公斤),神鹰的产品因为稳定性与东丽有差距,售价会便宜20%(低于现金成本亏损)。
T300~T400国产产品售价更低,高质量的(神鹰产品)只有13-14美金/公斤,生产亏损面更大,毛利率为负。
神鹰由于规模及稳定性优势,每吨成本在国内最低,但是依然每年亏损亿元。目前5000吨产能(包括T300及T400产能),但销售量1500吨左右,不销售不能技术进步,但是销量太多自己亏损幅度难以承受,所以公司控制销量。
神鹰未来计划碳纤维2016年做到6000吨,十三五做到1万吨的产能,并且都是T700以上的高端产品。
成本降低:1、稳定生产的规模扩大:估算若单线规模1000吨上升到2000吨,成本可以降10%,2000吨到3000吨,成本可能降15%;万吨线成本降幅在30%以上。目前每公斤成本在110-120元/公斤,不包括三费,1万吨线如果开满后,成本应该可以降到70元人民币/公斤。2、工艺优化也有助成本降低,纺丝以前80米/分钟,现在300米/分钟,以后2-3年可能优化到400-500米的纺速。
市场判断之三:汽车不是好的领域,整体处于需求黎明前最黑暗的两年
从碳纤维应用方面看,下游体育、建筑加固还是最主要的市场。体育领域自行车、羽毛球拍、钓鱼竿等都需要大量用到碳纤维;从风电叶片看玻纤75米叶片30吨减重到23吨,成本也增加30%,海上100米叶片就必须做碳纤维了。未来的发展公司认为主要体现在:
1)汽车轻量化,但汽车目前看并不是好的领域。现在汽车企业都很难赚钱,对成本要求很高,需要成本技术突破。以宝马的I3为例,I3用的T400,一共800公斤/复合材料用量,需要用到400-500公斤碳纤维;而I3只是车身是碳纤维,I8将是整车都是,用量会更大。
但是,汽车主要是外资和合资企业主要的碳纤维的供货商在国外,合资品牌中国没有决策权,自主品牌相对低端,采用碳纤维的成本压力较大,神鹰目前也在和长安洽谈;
2)军工、大飞机,目前武直10用威海拓展的碳纤维,利润水平较高,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军工领域更多订单。目前整个国内军用碳纤维市场用量不超过百吨,未来提升空间很大。波音飞机全部采用日本碳纤维(30吨/驾),非常赚钱
3)建筑领域。目前碳纤维仅用在桥梁加固领域,未来在新建领域,碳纤维预制体结构,融入在新建的领域,这种做法在日本很普遍,比如承重梁,混凝土里面的加固。
4)海洋工程等其他领域。碳纤维电缆芯目前仅用于改造,未来在新线的应用上会突破;海洋工程,钻井平台,深海油田,尤其是超过300米的,碳纤维耐腐蚀性强,必须用碳纤维,未来3-5年用量可能会有大幅飞跃。(来源:国泰君安 作者:鲍雁辛)
阿尔法工场:投资能力共享平台。(公众号:alpworks)
阿尔法工场孵化器,三步拥有自己的对冲基金,关注公众号立即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