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处暑过后,算是正式入秋。
还有十来天,进入白露节之后,早晚间的温差会逐渐拉大。
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区,天气会慢慢转凉。
老苏曾经填过一首《西江月》。
开篇就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熬过酷暑天,秋凉再度到来。
恍惚之间,时间转瞬即逝。
总之,入秋了,降温了,差不多能考虑煮茶了。
虽然在福州这座南国之城,除了早晚间略微凉快一分外,白天还没有看出任何秋意。
每年基本要等到11月,进入秋冬季后,天气才会正式冷下来。
但对北方地区的茶友来说,眼下的天气,西风起,秋燥伴随着降温接踵而至,适当煮一壶老白茶润一润,喝下之后也很舒服。
为了应对秋燥,基础煮茶装备不可不备。
之前有茶友反映,他用家里的养生壶煮了一次2016白露饼,发现按照养生壶的煮茶功能,最少要煮满30分钟。
持续加热半个钟头后,茶叶都被煮烂了,味道不是很好喝。
“请问,煮白茶是不是要另外准备专门工具?”
其实,茶友的观察没有错,壶与炉二合一的养生壶,煮茶不占优势。
为了煮出更好的茶味,配齐下述4点装备,更利秋冬季煮茶施展。
《2》
一、煮茶炉。
煮茶专用的炉子,选电陶炉会比较实用。
用电加热,只要连接上电源就行,家家户户都能满足这个条件。
并且,开启电陶炉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煮茶需求,调整温度大小。
是“大火煮开”还是“小火慢炖”?完全可以一键操控。
用电加热时,效率很快。
煮开一壶水,不过短短几分钟。
换成去年冬天很火的复古风“围炉煮茶”的话,则显得处处受限。
炭炉加热看似古朴,但是,光是买炭就得额外再付出一笔开支。
用电加热的电费开支,对比买木炭的成本,简直不值一提。
木炭的选择,也有质量好坏之分。
如果不小心,买到了质量很早,含杂质较多的木炭,燃烧起来后还会带来浓烈的呛人烟味。
在烟熏火燎,又呛眼睛的环境里,何谈煮茶品茗放松?
最后,炭炉煮茶更适合户外使用。
做好防火措施后,户外用炭炉加热,比起在室内加热好。
一方面,室内用炭加热,存在一氧化碳中毒风险。
哪怕开窗开门透气,确保足够通风。
万一燃烧木炭之后,上扬的浓烟将家里新装修的雪白墙壁熏得黑乎乎的,看着也很糟心。
从省事、百搭、实用角度看,建议大家无需纠结,选电陶炉更好用。
《3》
二、煮茶壶。
市面上的煮茶壶,材质五花八门。
金属材质有,铁壶、铜壶、银壶。
陶土材质有,紫砂、粗陶、紫陶。
瓷质材质有,常见的老式陶瓷壶。
最后,还有包括现代生活常见的玻璃煮茶壶。
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的煮茶壶里,而这里建议大家优先考虑耐高温的玻璃煮茶壶。
因为,玻璃煮茶壶有不少明显优势。
论价格,玻璃壶比铁壶、铜壶便宜,入手成本低。
论清洗维护,玻璃表面光滑,轻轻一擦就立马变得干净。哪怕闲置不用,也不必担心放久之后会生锈。
论茶香表现,玻璃壶和陶瓷壶,表面材质紧密,不会吸附任何茶香滋味,但铁壶、铜壶等金属材质在高温加热后,容易与茶汤发生反应,释放出来的金属元素会干扰好茶原味。至于部分质量不佳的紫砂壶、粗陶壶等,本身也存在土腥味、泥土味,不是那么好用。
论煮茶体验,一众煮茶壶里面,玻璃煮茶壶存在一个无法替代的优势。
即,透明可视。
当你在煮茶加热期间,可以坐在一旁,实时观察壶内的状态。
抱成团的茶饼,何时被煮开?
大火加热五分钟后,壶内的茶汤是什么颜色?
煮了好一会儿时间后,里面的茶叶有没有被煮烂?
这些实时反馈出来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调整煮茶方式。
当你发觉,壶内的汤色浓郁深沉时,可以及时关火。
避免因为煮茶时间过长,导致茶味浓苦不好喝。
《4》
三、大容量公道杯和主人杯。
前段有茶友咨询,买公道杯,应该买多大容量才合适?
这得根据你的使用场合来决定。
盖碗冲泡时,搭配使用的公道杯,即便容量买小一些,只有300毫升左右也无所谓。
反正标准110毫升盖碗泡出来的茶汤,全部倒入公道杯内,依旧没有超过半满。
哪怕是无把手的设计,伸手握向公道杯上方时,也不会感到烫,能顺利倒出茶汤。
这种容量适中的搭配,更能凸显“小而精”美学。
不然,在110毫升的盖碗旁,摆上一个容量六、七百毫升的大杯子。
肉眼看去,会有不匹配的别扭感。
但换成煮茶的话,情况例外。
煮一壶茶,容量少说也接近400毫升,甚至更多。
当你煮好一壶茶,将滚烫热茶倒出来准备饮用时,需要搭配一个大容量的公道杯。
对于容量偏大的公道杯,为了方便稳稳拿捏,还是带上把手更好用。
倒出满满一杯热茶后,先在公道杯内晾一会。
等需要喝茶时,再分入自己的主人杯内。
细细啜一口,好不自在。
《5》
四、隔热垫。
日常用盖碗泡茶,选茶盘“承载”就行。
哪怕泡茶桌子面积不大,但只要能摆下一个小茶盘,再安置上盖碗、公道杯就足够冲泡动作施展。
但煮茶不同,煮茶加热所需的空间更大。
一壶热茶煮好后,热气腾腾的。
滚烫的热蒸汽,不断顺着壶嘴与壶盖缝隙,向上扩散。
此时壶底温度很高,如果放在桌面上,大概率会将实木茶桌烫出一个难看的白色印迹。
如果是名贵的红木茶桌,烫坏烫损之后还很难修复,着实让人心疼。
这时候,很有必要配上隔热垫,保护茶桌。
如果是粗陶类的茶壶,当壶底温度很高时,骤热遇到冰冷的地面或者桌面,还会有底部裂开的风险。
不管是“保护茶桌”还是“保护壶底”,煮茶时,顺手带上一块隔热垫很重要。
隔热垫,可以选一块尺寸大一些的防水垫,可以同时摆得下茶壶、公道杯、主人杯。
要不然,就是分开选。
根据壶底、杯底的尺寸,准备棕榈垫。
再不然,将煮茶壶放在壶承上,主人杯摆在杯垫上。
只要垫高于桌面,足矣。
《6》
煮茶的工具准备,并不复杂。
和盖碗冲泡唯一不同的,只是两点。
一是煮茶壶,一是加热炉。
剩余的基础配套,都是共通的。
比如,茶盘、杯垫、公道杯、主人杯、茶杯等。
当然,正文里还隐藏了个别细小物件。
比如,称茶所用的小克秤。
比如,提前备茶时,放置干茶的茶则。
比如,如果是先冲泡,后煮叶底,最好用茶夹将盖碗内泡开的湿漉漉叶底拨入煮茶壶。
又比如,防止煮茶期间,茶水洒出,收拾整理茶桌专用的茶巾……
这些细小物件,不论泡茶还是煮茶,都是没办法离开的。
准备齐全,将细节逐一落实到位,更能尽情享受煮茶带来的快乐!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