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燕子矶选个年度词的话,大概会是“重建”两个字。
2017年5月23日15:30,随着一声巨响,位于栖霞区燕子矶街道太新路86号南京第二热电厂的两座180米高烟囱和一座5500平方米冷却塔成功爆破。
16秒,燕子矶工业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在爆破声中留下了满满的回忆。
最近的一两年,燕子矶这些兴衰见证的老社区老房子,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飞快消失。
临江街路上的老房子,去年还有几个钉子户,现在楼都没了;和平街小区搬空的老房成了垃圾场,和燕路上的门面都躲在施工围挡后拉下了门帘…
曾经以南京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而发展的燕子矶,在过去的几年里,走到了生命的尾声。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城。
“万里长江第一矶”
蜕变的新城
燕子矶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素有“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历代文人骚客,王侯将相慕名来此,纷纷赋诗作词。
明太祖朱元璋南下集庆,由此登陆。
乾隆六下江南,三登燕子矶,在此书有“燕子矶”碑。
李白官场失意,落魄至燕子矶时,以石为樽,江水为酒,为燕子矶留下了一个“酒樽石”。
明代学者焦竑赞曰:“金陵佳丽地,北郊为最”。
抗清名将史可法在此作诗云“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矶壁临崖处,还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手书:“想一想,死不得”的劝诫碑。
作为南京主城的名片之一,燕子矶曾有着无处可比的绝美风景和历史底蕴。
幕府登高钟灵毓秀,燕矶夕照壮阔华美
永济江流不绝滔滔,达摩古洞鬼斧神工...
古金陵48景燕子矶独占6处。
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南京一批重工企业撤出市区、在长江边落脚,燕子矶数度成为了南京“重工业”的代名词。
大小南化、锦湖轮胎、电瓷厂......一个厂挨着一个厂。
△南京第二热电厂原貌
烟囱林立的燕子矶,让人几乎忽略了这里曾经能看到南京城最美的朝霞与黄昏。
所幸“乌云”很快消散。随着近年来重工业的撤离,以及土地整治,如今的燕子矶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地铁1号线北延线、6号线、7号线穿城而过;
万象汇、花园城、大悦城纷纷扎堆;
文化公园、滨江小镇、欢乐谷争相入驻...
高规格的规划起点,三条地铁、过江通道、数所名校的加入,燕子矶正在进行着一场低调的变革。
倒下的烟囱,换来了新城的光明未来。
“三面”燕子矶
新旧更迭的旋律不停
如今的燕子矶,新旧更迭的旋律在这里每日不停。
八千米长的和燕路正在大兴大建。
在建的地铁1号线北延和快速化改造占据了大半幅路面。施工的机器轰鸣,来往的车辆飞扬起尘土,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造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
紧挨着的居民楼面对着施工地,只能装作若无其事:忽略掉来往的噪音,期盼着改造完工的便利,生活继续前进。
另一边,独奏半世纪的临江街,被拆得七零八落。
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曾是南京通往江北的门户,也是南来北往的商品集散地。
街口的工农兵饭店在去年9月底正式与老街坊告别。
屋顶上散落的枯叶,在北风里周旋打转,铁链锁住泛黄的木门,让乍暖还寒的初春更添萧瑟。
“拆”是这条街唯一的主题。
目之所及的地方,被碎砖残瓦填满。街旁的店铺破败懒散,冷落萧条却又令人怀念。
老街上的春江照相馆、滨江旅社、批发部、五交化商店、日用品店,随着封尘的往事或抖落于砖墙,消失于尘土,遍寻不见。
时光曾在这里打了个转,把上世纪的光影留存,如今又将随着推土机的轰鸣被推翻。
镜头再转向不远处的幕府山,新的幕燕滨江景区已经成型。
山水隔开了吵闹与喧嚣,长长的绿道,一路通往河西。
放风筝的、钓鱼的、溜娃的、烧烤...你想得到的,这里都有。俨然是下一个滨江风光名片。
从和燕路到临江街,从老码头到风貌区,长江水潮涨潮落,人群来往车流不息。
迷离的混乱贯穿了大街小巷。
燕子矶的新与旧,拆除与重建,在这里时刻上演。
记忆里鲜活的岁月
不曾远离
燕子矶对很多南京人来说,不止是地名,更是是记忆里鲜活的岁月。
化工一村、化工二村......是这里居民区的命名方式,居民多了,厂办的幼儿园、中小学、医院、浴室也都建起来了。
工人们上下班的路上也习惯穿着浅绿色、深蓝色的工作服。两个穿着同样厂服的人走在路上,即便叫不出对方的名字,也知道对方是哪个车间的。
很多人从燕小读到燕中,毕业后在南化工作。放了学在校门口来颗旺鸡蛋,发工资去老街上坐坐影剧院。
很多人坐着公交进城,乘着轮渡过江。8路从燕子矶晃到江苏路,燕八连接了码头和八卦洲。
很多人在春江照相馆照了第一张照片,在五交化配齐了嫁娶的物件。
@辉哥小百科
时代的不同,燕子矶也在重新的规划和建设后,悄然转变。
老燕子矶人在这里留下的生活方式,如今也将随着影像封存在记忆中。
从古景区到化工重地,再回归风景区
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经历,是一场化茧成蝶试炼
这个雨季,也许是燕子矶所度过的最后一个雨季
时间的齿轮旋转过后,是新的生命在开花
马不停蹄的道路建设
风生水起的新盘开发
疯狂的施工机器在和燕路上用力开挖
燕子矶人,在等一个新家。
来源:南京吃喝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