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神仙鱼赏析网

湖州茶文化:一窥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04-14

湖州茶文化:一窥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作者:静水如镜

随着近日湖城的气温持续上升,在湖州的安吉、德清、长兴及吴兴一带,也在煦风送暖、春色盎然中渐渐进入春茶采茶季。


湖州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盛产名茶。除了著名的安吉白茶,还有长兴紫笋、莫干黄芽等。 尤其是安吉白茶,是浙江的名茶之一,这些年得益于绿水青山的自然环境,“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安吉白茶产业兴旺发达,成为当地特色品牌且闻名遐迩。


如果说,在我国能有一个地方被赋予“茶都”的美誉,人们也先会想到盛产龙井的杭州,以碧螺春闻名的洞庭山等,可在众多“茶家”的眼里,称湖州为“茶之圣地”,却是当之无愧公认的事实。


说起湖州的茶及茶文化发展史,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湖州素有“茶之圣地”的美称,据说,三国时期,东吴已成为当时茶业传播的主要地区,但茶业传播品用仅仅还局限于上层社会。至唐朝上元初年(760年),茶圣陆羽隐居苕溪(今湖州),撰《茶经》三卷,从此《茶经》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茶经》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陆羽开启了史上一个茶的全新时代,为古今茶叶的种植、研究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湖州在历史上还被称为“唐代茶都”,除湖州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这一渊源外,湖州还是唐代的贡茶之都。


当时的大唐贡茶院位于浙江省长兴县顾渚山侧的虎头岩。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它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是有史可稽的中国历史上首座茶叶加工工场。


产于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茶,是唐代贡茶。唐大历五年,始贡五百串;至会昌中(841—846年),岁贡增至一万八千四百斤。贡茶成为真正的制度性的行为,从而大大促进了茶叶特别是名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


在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安吉县林业工作人员,在安吉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海拔800米的高山上,偶然发现了一株百年以上白茶树,嫩叶纯白,仅主脉呈微绿色,很少结籽。经鉴定,该白茶树为珍稀茶树良种,全国独有,世所罕见。这株古茶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株存活的白茶树种,被世人称之为“白茶之祖”。


安吉县的茶叶工作者通过近20年的科研培育,利用这株古茶树的枝条,通过无性繁育技术,成功地将这一茶中极品推广开来,从此安吉白茶以其“卓而不群”的品质,成为中国名茶的后起之秀。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及的白茶,九百年来,一直只闻其名,却不见其“庐山真面目”。直到今天,才为安吉人民和有关科技人员共同开发利用,投入生产,安吉人民为开发白茶文化谱写了辉煌一页。

如今安吉栽植的白茶,其面积之大,产量之多,规模之大,是其它茶叶生产地域无法与之相比的。当下各地种植和生产的白茶,一般为直接或间接地从安吉引进种植的。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据说自有这个记载一直至明代350余年中,没有再发现过白茶的文字记载。因此,安吉的白茶,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弥足珍奇。

放眼湖城的一座座茶山,一处处茶林,茶丛整齐排列,娇嫩的茶叶舒展玉立,碧绿的色泽在阳光下焕发出勃勃生机。春染茶山,峰峦叠翠,茶树上的片片嫩芽正期待着采茶的人们前来采撷。


泡一杯刚刚加工好的成品白茶,顿感味蕾润春、茶香甘甜之清香飘远,氤氲茶香诗溢江南,令人回味无穷。安吉白茶的历史与文化不仅丰富了白茶的文化底蕴,也为茶历史文化传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下,湖城的安吉白茶、长兴紫笋茶等春茶,已陆续进入全面采摘期,精心加工的明前茶将销往四面八方,诸如对安吉白茶等情有独钟的人们,将第一时间品尝到湖城春茶的茶香。


茶文化,在湖州似乎已经升华为一种文明,在岁月的长河里历久弥新,延续发展一脉传承至今,源远流长。

国画荷花作品

宠物店加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