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作为前后都是少数民族帝国的王朝,却基本上继承了汉文化的传承,自然跟元代和清代的审美有很大的差异,有人总结:明代的审美是简洁、素雅、单一;清代则是以杂色、花为美。
既然明代就已经用酸枝和缅花来制作家具,为什么不用年轮线艳丽花纹的花榈(越黄)制作家具?这种材质为何到清中期才进入宫廷?同一片区域同时都有的几种材质,古老的越黄跟现代才有的海黄确实太花了,所以明代不会用当时的越黄。酸枝和缅花的花纹没有那么张扬。我们再看一下以鬼脸著称的真正黄花梨,为什么明代惜如珍宝?
这一定要熟知黄花梨的材质特征,当然不单单是油性足不开裂;也不是因为油脂包浆后超越大漆的质感;更不是因为她的变色。最主要的是黄花梨没有年轮线,好的树杆在不自然腐朽变色的情况下,没有任何鬼脸和杂色,才会有对黄花梨“一块玉”的美喻!但她的树头、树根、树节处,有比越黄、海黄永远都不能媲美、千奇百怪、完全不一样的鬼脸,只可惜当时明代人完全不用这些鬼脸做器物,只拿来做药材,这是汉文化对“鬼”的忌讳!
既然黄花梨有这些其它任何红木都没有的特征,不同部位的材质,就可以得到不同文化、不同审美的欣赏!既能满足明代素雅的“一块玉”;又有能取悦清代爱花的“鬼脸”。如今的文化差距在缩小,再也不能用明代文人墨客喜欢素雅这个标准来衡量审美了,也不能说“一块玉”是高级审美,翡翠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