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神仙鱼赏析网

明朝安岳人汤绍恩:他如何通过修建三江闸,使绍兴成为鱼米之乡?

12-17

明朝安岳人汤绍恩:他如何通过修建三江闸,使绍兴成为鱼米之乡?

汤绍恩塑像(资料图片)

王砅/文

都江堰水利工程,让四川成为天府之国,也让人记住了战国时期的蜀郡太守李冰。浙江绍兴的三江闸水利工程,把一片沼泽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更让当地人记住了明朝时的绍兴知府汤绍恩。这个汤绍恩,来自天府之国的普州城北陶旵坝(今四川安岳县城北乡陶海村)。

汤绍恩画像(资料图片)

调任绍兴知府,汤绍恩关注民生

汤绍恩,字汝承,号笃斋,生于弘治十三年(1499)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关于他的名字,有一个神奇的民间传说

汤绍恩还在穿开裆裤的时候,一天在家门口耍泥巴,一个从峨眉山下来的云游僧人路过此处。僧人看到汤绍恩,眼睛一亮,大声说道:“他日地有称绍者,将承是儿恩乎?”

意思是说,今后在绍兴那个地方造福一方的人,就是你这个小娃娃哇?说完,僧人离去。僧人的话,被在家里的汤父听到了。正好儿子还没取名字,汤父就给他取名“绍恩”,字“汝承”。

说来真是巧,汤绍恩后来果然当上了绍兴知府,兴修水利工程,为绍兴造福,让当地人世代享受他带来的恩泽。“汤绍恩”3个字,无论是合在一起,还是分拆开来看,都与绍兴有着密切关系。

汤绍恩塑像(资料图片)

汤绍恩的身平事迹,《明史》有传,但很简略。汤绍恩自幼聪明好学,27岁那年,也就是嘉靖五年(1526)考中进士。

嘉靖十四年(1535),36岁的汤绍恩已官至户部郎中(相当于现今副厅级干部)。同年,汤绍恩调离京城到地方任职,出任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市)知府。第二年,汤绍恩调任绍兴府知府,历史把绍兴那片土地交到了他的手里。

汤绍恩性情宽厚,生活俭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是一个清官、好官必备的素养。日常生活中,他里面穿“疏布(粗布衣服)”,外面穿父亲遗留给他的旧袍。他要是穿越到现在,估计很多场合都不得让他进去。

在为政上,汤绍恩有很好的大局意识,不钻牛角尖,也不以自己清廉而到处炫耀。汤绍恩做人低调,做事高调,他“修学宫、设社学、缓刑罚、恤贫弱、旌节孝、济灾荒”,一个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的官员形象跃然纸上。

但以上这些,都不是汤绍恩被绍兴人记住的原因。他留给绍兴最大的财富,是修建了著名的三江闸水利工程。

三江闸老照片(资料图片)

了解水患问题,汤绍恩决心修闸

绍兴府下辖的山阴、会稽、萧山3个县,有钱塘江、曹娥江、钱清江3条江水,三江之水交汇处,叫做三江口。

江水汇入大海,每天大海潮汐时,海水带着沙土涌进江内,久而久之,导致江两岸沙积如丘陵,严重地阻碍了水道。

每年夏天久雨成涝,三江上游发洪水,洪水涌到三江口时,遇到堆积如山的沙土,不能顺畅地进入大海,洪水就向两岸溢出,淹没良田、村庄。

为尽快泄洪,官府只得要求挖开水塘堤坝。这样能暂时解决问题,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不能及时修复堤坝,到了用水季节,水塘里没有水,农作物就要遭受干旱。所以,每年秋冬时节就要修筑堤坝,老百姓苦不堪言。

汤绍恩上任后,在听取地方官民意见的座谈会上得知,大家最关心也最头疼的是水患问题。汤绍恩当即表态说,为民父母官,应该“捍灾御患”,决定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他组织相关人员查阅水利资料,带人勘查各条水道,个中艰辛,难以述说。

一天,汤绍恩等人来到三江口,见江岸的彩凤山与龙背山对峙,江边有石头延伸向江心,另一边也有石头突出,顿时眼睛一亮。

汤绍恩把地势图画下来,带回府衙,召集众人开会,非常肯定地说:“两山对峙,这个地势表明,山下一定有基石,正好在这里修建水闸。”

他又带着众人来到现场,找来熟悉水性的人下江去勘探,果然发现江底“有石如甬道,横亘数十丈”,是一个天然修建水闸的好地方,大家都同意在此修建水闸。

这么大一个工程,不是说干就能干成的,资金必须得到保证。为筹钱筹款,汤绍恩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他到上级主管部门去筹钱,鞠躬作揖说好话,请求从国库里拨款。

国库拨款远远不够,还得继续筹集。汤绍恩发动辖境内的有钱人家解囊捐助,自己还带头捐献官俸。有些店铺作坊主响应知府大人号召而捐款,汤绍恩亲自手书匾额相赠,以表示褒奖和感谢。

经过努力,汤绍恩终于筹集到了工程款。嘉靖十五年(1536)七月,工程开工了。但在修建中,又闹出了很多事情,汤绍恩是如何一一克服的呢?

三江闸示意图(资料图片)

修闸困难重重,汤绍恩一一排解

修建水闸第一步是截流,而截流需要大量石头。汤绍恩叫石工们在洋山上采集巨石运到江里,巨石之间用铁水浇灌凝结。又把装满碎石的笼子沉入水中,填补缝隙。一点一点地,终于截流了。

为早日建成水闸,汤绍恩发动了辖内数万民夫进行大会战。当时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只有靠人力。为堵塞水道,辟出工作面,民夫在水中构筑围堰,艰辛都不用说,关键是很危险。

大海每天都要涨潮,潮水涌来,堰堤经常是才筑好就溃掉。如此反复,时间一长,大家都怨声载道,有的人甚至泄气地说不干了,还有人背后风言风语说汤绍恩的坏话。

面对大家的怨谤,汤绍恩立志修水闸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他坚定地说:“你们现在埋怨我,没关系的。等今后水闸修好了,家家户户都得到实惠了,你们感谢我都来不及呢。”

汤绍恩为了修水闸,身先士卒,呕心沥血,不遗余力,甚至到了“乍闻树叶声,疑风雨骤至,即呕血”的地步。由此,也衍生出了一些传说故事。

在绍兴当地,至今仍在流传的一个故事是,建闸初期,由于沙松土软,施工打桩时,后桩刚进前桩就出,导致工程受阻,无法进行。

汤绍恩心里着急啊,跑到马臻庙去谒拜。马臻是东汉时的会稽郡太守,修建了300里的鉴湖,使得山(阴)会(稽)平原的良田得以旱涝保收。但因鉴湖淹没了一些豪强的田地,他们诬陷马臻,马臻被处死。当地人把他的遗骸迁回山阴,安葬在鉴湖,修了马臻庙。

汤绍恩希望马臻显灵给他想想办法。说来也怪,汤绍恩晚上做梦,果然梦到马臻对他说:“后迹追前迹,百世瞻功烈。若要此闸成,除非木龙血。”

木龙血?什么意思?汤绍恩把梦告诉大家,大家都不得其解。恰好,汤绍恩手下有个叫莫龙的人闻讯后赶来说,马臻托梦说的木龙血,就是要他的血,他愿意献出自己的热血。

莫龙在建闸的地方割破手臂,把血涂在木桩上。然后把木桩打下去,但没成功。莫龙急了,想刎颈献血,但被汤绍恩竭力劝阻。

莫龙乘人不备,用拳头猛打胸膛,吐出大量鲜血,喷洒在木桩上及施工现场。莫龙的悲壮之举,感天动地,此后打下的木桩终于立稳了,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在修筑保护水闸的新塘(水闸的配套工程,目的是稳固海堤,保护水闸安全)时,由于海浪汹涌,施工非常困难,新筑的海堤多次被冲溃。

汤绍恩寝食难安。他写了一篇给海神的文章,拿在手里,脱下衣服,躺在新筑的海堤上祈祷说:“如果大堤再次溃掉,我愿意与大堤一起归于大海。”

汤绍恩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感动了海神。很快,此前还波涛汹涌的大海,风平浪静了。工人们赶紧动手,大家一股作气,终于把新塘建成了。

这些民间传说,当然未必是真的,但足以表明汤绍恩当时带领当地人修建三江闸的艰辛过程。

如今的三江闸(资料图片)

三江闸惠绍兴,汤绍恩青史留名

9个月后,一座宏伟的水闸出现在了三江口。水闸全长50丈、宽3丈,共有28个孔,闸门高1丈6尺到2丈多。因闸门为28个孔,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上28个星宿的意思,又被称为应宿闸、三江应宿闸。

“民国”期间对三江闸的测量表明,三江闸闸长103.15米,闸面宽9.15米,闸面高程6.63米,闸底岩基高程1.10-2.92米。28个孔净孔宽62.74米。

闸内建有泾溇、撞塘、平水3个内闸,以备大闸被冲溃时的“预备御”;闸外,修筑400多丈的石堤,以扼制潮水的冲击。又刻水则石(相当于现在的水标尺)在闸边,用来根据水势潮情,启闭闸门。

嘉靖十七年(1538),汤绍恩又主持打通古鉴湖东塘、南塘以及通塞的堰、闸,东西连亘百里,水面宽阔,既有利于蓄水,又便于船只交通。至此,经过汤绍恩的努力,绍兴形成了河湖密布、土地平整、灌溉方便、旱涝不虞的三江水系。

三江闸修好后,绍兴变成了鱼米之乡。当地人为汤绍恩编写了一首民谣:“泰山巅,高于天,长江水,清见底。功名如山水,万古留青史。”

万历年间修理三江闸后,文学家徐渭在闸桥上撰联:“凿山振河海,千年遗泽在三江,缵禹之绪;炼石补星辰,两月新功当万历,于汤有光。”把汤绍恩修建三江闸比作大禹治水。

不仅如此,从万历年间起,当地人就在绍兴府城的开元寺和三江闸旁边修建了汤公祠、汤太守庙。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当地官绅上书,请求表彰汤绍恩的治水功绩。康熙帝亲临绍兴视察后,敕赐汤绍恩为灵济侯,御笔为汤公祠题写匾额:“钦定灵济”。雍正三年(1725),又敕封汤绍恩为宁江伯。

三江闸历经了6次大修,直到1981年建成新三江闸,三江闸才完成了400多年的历史使命。如今,大闸主体大部分仍保持完好,1963年被列为浙江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当地政府新建连接三江闸左侧的大桥,将其命名为汤公大桥,以表示对汤绍恩的纪念。

水利专家评价说,三江闸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砌石结构多孔水闸,在水利工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三江闸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则碑,并实现定量调度水资源的古代水闸。代表了我国传统水利工程建筑科技和管理的最高水平。可与大禹治水、李冰治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相提并论。

汤绍恩后来官至山东右布政使,退休后回家,万历二十二年(1595),97岁的汤绍恩去世,葬在故居汤家湾山麓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荷兰猪能长多大图片

12306宠物托运价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