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凤麟“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人把茶放在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之中,少了清高脱俗,多了亲切自然,带有浓浓的人间烟火的味道。可以说,茶是俗中之雅。一个“茶”字,细细看来,就是“人在草木之间”。一盏清茶在手,就仿佛走进了草木葱茏的大自然,香气氤氲,春风浩荡,拂去尘埃污垢,收获澄澈清明,心中油然地升起一种畅快怡然。喝茶,喝的是日月之精华,山泉之滋润,春夏秋冬流转的气蕴:品茶,品的是一种悠然的态度,—种人生趣味的隽永悠长。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家乡霍山,群山绵延,峰秀林幽,优质生态环境中生长出来的黄芽茶,品质极佳,色香兼具,茶汤清洌,回味醇厚,是修身养性、养生保健的首选,历来被人们所喜爱所推崇,自唐代起就被奉为贡品。霍山黄芽与黄山、黄梅戏并称“安徽三黄”,已成为霍山的—张绿色名片。云雾山中,染—身翠绿:山高水长,沁一季茶香。清明时节,漫山遍野的茶树苏醒了,伸展出嫩嫩的新芽,浓绿、翠绿、新绿,层层叠叠,旋转着春天的舞曲,荡出阵阵茶香,沁人心脾。小时候,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和母亲一起上山采茶。太阳还未出山,露水尚未散去,我们便迎着早春的清风,背着竹篓走进茶园。母亲年轻的脸上溢满专注的笑容,—双巧手在枝叶间舞动,—枚枚翠绿的新茶,带着新鲜的汁液飞入篓中。茶山上,欢快的茶歌此起彼伏,时而传来一阵清脆的欢笑。小小的我,也会加入到茶歌对唱的队伍中,这欢乐又生动的场景,憾动着我幼小的心灵,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的屋顶升起袅袅炊烟,炒制采摘回来的新鲜茶草。父亲在灶间烧火,母亲在灶上炒茶。母亲抓过一把茶草,用手不停地在锅里翻炒,直至将茶炒至柔软,茶边向内翻卷,形似雀舌,散发出清香,便可起锅,摊凉,再均匀地铺在竹制的茶炕上,用碳火去潮。烘茶要讲究火候,火太大会烘糊,火太小又影响色泽。起初要大火烘制,勤翻动,至觉得刺手时,改用小火,4至5分钟翻动一次,动作轻柔,直至九成干。烘茶的过程需要十分的耐心,而且时间、火候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烘出来的黄芽才会色绿微黄,白毫如霜,香气清远。烘茶是父亲的活,常常要忙到夜半,才能烘完,而我,在满室浓浓的茶香中,早已甜甜入眠。烘好的茶叶,母亲会用上好的瓷罐装起来,既能防潮,又保存香气。多余的茶叶便拿到茶市去卖,换回一家半年的生计。妈妈称家里的茶地是“绿色银行”,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卖茶归来的时候,我和弟弟一定会等在村口的槐树下,因为在卖完茶叶的空袋里,会装有大白兔奶糖和平时难得一见的饼干,还会有一两件新衣服。我们像过年一样,穿着新衣,吃着美食,在明媚的春光里,品味黄芽的香气。童年的记忆中,黄芽是幸福的味道。现在,我已很少有机会回去采茶制茶,每到茶春,母亲总是捎来两斤清明前的黄芽。我买来上好的青花瓷罐,将茶叶装入其中,摆在客厅显眼的位置;空闲的时候,洗净双手,焚一炉檀香,再打开茶罐,用透明的玻璃杯,泡一杯母亲的黄芽茶,享受一段清寂而又自在的光景。冲泡一杯茶,就是感受一次生命神圣的仪式,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起舞,变得滋润、丰满,茶的魂魄慢慢地释放开来,将无色无味的开水沾染成清香透亮的茶汤。茶在大自然中缓慢地生长,吸天地之灵气,承雨露之精华,再加上父母精心的采摘炒制,轻轻地啜上一口,更有一种别样的芬芳。茶香清浅,缭绕不去,仿佛有早春时节的阳光铺洒开来,让人在简朴中看到醇美,在亲近中感受欢愉,在平淡中回味无穷。正如父亲所说:“人生如茶,经过鲜活的生长,烈火的淬炼,变得内敛而香藏。然后在热水中沸腾,激发出生命的潜能,从而成全一个无悔的人生。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用静心去悟。”周作人在一篇《喝茶》的散文中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一杯清茗,十年尘梦,这种缱绻在光阴里的陶醉,正是中国人钟情于茶的原因吧。茶是淡雅的格调,适宜静和闲。“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个人喝茶,能品出茶的韵味:三两好友闲坐喝茶,能喝出茶的趣味。作为黄芽茶的故乡,家乡的小城和茶一样宁静悠然,每条街道上都会有座茶馆,布置典雅,古朴自然,适宜品茶聊天的意境。“喝茶去!”是小城人休闲的最好方式,也因了黄芽的滋润,山城人的身上淳朴之中又多了几分清雅的风韵。闲暇时分,约上三两好友,找间雅座,叫上一壶霍山黄芽,隔开世事喧嚣,人生纷扰。在清淡的茶香中,说些闲话,直抒胸意,茶越喝越淡,情越谈越浓。那些人生中浮躁的事,烦忧的事,回到一杯茶中,也就变得云淡风轻了。与一盏黄芽相遇,就是遇见了山岚秀色,松涛阵阵,就是遇见了草木馨香,万缕春风。静心与清茗相伴相随,品味岁月静好,看淡世事百相,尽享人生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