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神仙鱼赏析网

价值3000万的藏獒:从神秘“神兽”到火锅美食

10-27

价值3000万的藏獒:从神秘“神兽”到火锅美食


很多西安市民至今都忘不了,2009年9月9日下午2点,咸阳国际机场的那一幕。

30辆黑色奔驰轿车,排成了一条长龙,在等待着某位贵宾。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阵仗,围观群众纷纷猜测是哪位大牌明星要来了。

当飞机缓缓降落,从机舱里下来的,却是一条狗,纯黑色,身形巨大。

这不是普通的狗,它叫“长江二号”,是一头价值400万的藏獒。

那时候,国内的藏獒热风头正劲,几百万一头的比比皆是,青岛的一头藏獒,甚至标出了3000万元的天价。

但谁也没有料到,仅仅几年时间,成千上万的藏獒就被遗弃,流浪在藏区,甚至沦为廉价的火锅食材。

热潮退去,只留下一地鸡毛。

1

“中国藏獒之父”

藏獒热,最初是从美国开始的。

1969年,美国探险队员巴利毕索普从喜马拉雅山麓带回一头纯黑色藏獒。

在此之前,美国人只在马可波罗的书里看见过这种生物:“体大如驴,奔驰如虎,吼声如狮”。那感觉,就好像非洲人第一次见到企鹅,自然视若珍宝。

到了8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嗅到风向的投机客,开始干起了贩卖藏獒的买卖。当时,藏獒还只是美国有钱人圈子里的玩物,但经由一个“代言人”,这股热潮蔓延到了台湾地区。

1983年,台湾知名演员张佩华从美国买了一只藏獒带回台湾,这只藏獒花了张佩华120万台币,这是当时台湾一幢楼房的总价。


当红明星、珍稀宠物、天价……这样的元素,天然带有流量。这种只能从美国引进的“西藏獒犬”,迅速在台湾走红。那时候,只要是有藏獒出现的狗展,场场爆满,台湾爱犬人士集体包车前来。

藏獒的风靡,带来了巨大的商机。80年代末,一只藏獒幼犬能卖到20万到30万台币,种犬的配种费也高达20万台币。

20万台币换算成人民币,约为4.35万元,同期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300元。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一个普通上班族,不吃不喝34年才能买得起一只藏獒幼犬。

敏锐的投机客,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大陆。1985年,当福建商人拿着几张藏獒的照片找上门时,河南农民王占奎一脸懵圈。

作为一个养狗场的主人,他从没有见过这种“大狗”。次年春天,带着跟福建人签好的合同,王占奎第一次进了藏区。

在交通不便的80年代,王占奎一行忍着高原反应,行走在藏区,通过收音机、电灯泡等,花了45天时间,跟牧民换来了23只藏獒。

其中的18只,被运到福建,再偷渡去了台湾。剩下的3只母狗、2只公狗,被王占奎当做养殖场的第一批种犬。

成本50元—200元不等的藏獒,被福建商人以7000元一只买去,在万元户尚且稀缺的年代,王占奎就这样成为了十万元户。


彼时的王占奎大概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并成为大家口中的“中国藏獒之父”。

2

3000万元一头

倒卖藏獒一夜暴富后,王占奎后来多次到青海、西藏等地找狗,家里的藏獒也在不断繁育。

但没有了台湾的大金主,加上1993年,北京、上海颁布严格的养犬管理办法,来王占奎这里买狗的人越来越少了,卖狗无门的王占奎想到了媒体。

1998年9月,大河报发表了《千里寻藏獒,中原听咆哮》一文,把王占奎塑造成了一名“不畏艰险深入青藏高原”,“让更多人认识藏獒”的义士。

青藏高原的长啸、台湾高价收购、一只藏獒能抵挡两只金钱豹、濒临灭绝的珍贵犬种……这个充满了东方色彩的故事,被十几个省份的报纸刊登转载。甚至还有媒体将藏獒的综合价值和国宝大熊猫相提并论。


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攻势下,藏獒迅速风靡,全国各地的人纷纷慕名而来找到王占奎买狗。

1999年,一条2个月大的幼年藏獒,在国内最高能卖到5万元,成年藏獒最高可以卖到20万元。这个价格,可以在当时的北京全款买到一套房。

藏獒这个犬种,被王占奎带火了。但藏獒真正走上神坛,却是另一个男人的功劳。

2003年,前中国田径教练马俊仁退出了田径界,出任中国藏獒俱乐部主席。王占奎当时就在选举现场。

选马俊仁做主席,主要是看中他的名气。马俊仁是中国田径队的前主教练,靠着兴奋剂带出了一支女子田径梦之队,屡获金牌,江湖人称“马家军”。

有人曾分析过,马俊仁之所以能在那个年代风生水起,主要靠两点:

利用民族主义,鼓吹个人英雄主义。

这两大“法宝”,同样被马俊仁用到了藏獒圈。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我养藏獒,不是因为缺钱,是因为世界犬业中中国没地位,而藏獒数来数去该是最好的犬。

在接受采访时,他也常说:

“我这些藏獒,以后要出去参加世界比赛,论个头儿,论品相,论颜色,论方方面面犬性,肯定都非常突出——拿金牌夺银牌。”

在马俊仁的口中,养藏獒变成了为国争光。

2005年,中国首届藏獒展览会在河北廊坊开幕,马俊仁一口气带去30只藏獒,其中有一只叫“小王子”,给它喊出了4000万天价,震惊全国。


马俊仁开了个头,一些中间商开始乘势而上,通过不断地转手来抬高藏獒的身价,吸引不明真相的接盘者。2008年前后,关于藏獒的展览会数不胜数,一些举办方通过选拔各种所谓的“獒王”,极力美化藏獒,甚至演变成:

一獒战三虎,三獒沉航母,五獒斗上帝,十獒创世纪。

火热的造势宣传之下,藏獒的价格开始“飞天”:

2007年9月,一只“獒王”落户武汉,协议上标价390万。

2010年,一只“转会”至山东淄博,名叫“大地”的藏獒,成交价1000万。

2011年12月,北京一场獒展上,某青岛藏獒标价3000万元……

开头提到的奔驰车队迎接藏獒,也正是这股热潮的一个经典缩影。

2008年10月,有人在武汉搭了一个擂台,为自己的藏獒选妃。20多只母獒在舞台上“走秀”,最终的第一名胜出成为“王妃”,免费和獒王配种,第二名则要花5万元,第三名8万元。

纵使如此高价,当时这只獒王预约配种的号已经排到了第二年,配种价格也增加到了25万元。


那时候,如果你拥有一头纯种藏獒,每年光靠配种费,就可以赚到数百万的财富。

经由名人和商家的炒作,原本主要生活在藏区的藏獒,开始被运往全国各地,成了一台台活着的印钞机。

3

被“整容”的藏獒

不断攀升的高价和暴利,还衍生出一些灰色血腥的事件。

在藏獒圈内有一个说法:藏獒有“原始版”和“市场版”之分。

“原始版”的藏獒是指按传统方式繁育,跟藏区原始的藏獒相差不大,只是体形、形态更优化的藏獒。他们身上野性十足,见到陌生人还会嘶吼。

而“市场版”,则是经过改造后的藏獒。与其说是“改造”,不如说是“整容”。

根据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早在2005前后,玉树的藏獒就被灌食:

看起来有成长潜力的幼犬被带上婴儿的围嘴,直接用漏斗灌流质的奶渣,成年后体重能直接从100多斤灌成200多斤,看起来更高大威猛。

很多藏獒从小就是被灌食养大,自己都不怎么会吃饭。为了多吃,有些还要上跑步机锻炼。

更残忍的是,为了让藏獒看起来粗壮,一些獒园直接在藏獒的腿上、脸上打硅胶,注水。或者给狗喂安眠药,整日痴睡,方便长肥。

有些更夸张的,甚至给藏獒喂激素、注水,强迫肌肉与皮分离。一只三个月大的藏獒,身上的肉皮能拉出来30多厘米。

经过这些手法,再加上多年的杂交,“市场版”的藏獒浑身毛茸茸的,像个大玩具,温顺安静。

暴利都被商家攫取了,留给藏獒的往往是一副虚弱的身体。藏獒的寿命正常是10年以上,但这种经过反复改造、吃激素打硅胶:

“它们的寿命最多三五年也就到头了。”


4

泡沫破灭,一地鸡毛

泡沫的破裂,来得很快。

从2013年开始,各个獒园的老板们都发现,藏獒不好卖了。

那一年,藏獒热全面退潮,数万养殖场凉意萧萧。数据显示,2010年青海的藏獒年交易额尚有2亿多元,到2015年,只剩下5000万元;西藏3000家藏獒繁育中心有2/3关门。

可怜了那些接盘的藏獒玩家,据青海省藏獒协会秘书长周艺说,仅他所知,投资上千万血本无归的商人,就有近百位。

藏獒热为什么会褪去?从经济学基本原理来看,这个问题很好理解:供需不匹配,没人接盘,只好崩盘。

从供给端来看,藏獒炒作热火朝天的时候,几乎每户藏民都会养几头藏獒。那些养殖场,更是大规模地生产藏獒。

当藏獒不再稀缺,它的价值也就下降了。

再看需求端。2012年,政策突变,高档烟酒和餐饮业走向萧条,并蔓延到藏獒行业,官员们通过收受藏獒敛财的行径被严打。

更重要的是,很多藏獒买家开始发现,传说中“体大如驴,奔驰如虎,吼声如狮”的藏獒,战斗力连牛都不如,更别说和虎狼相比了。

不仅如此,藏獒的饲养成本还非常高。曾有新闻报道称,一男子偷了一头40万的藏獒回家,结果8个月就被吃穷了,最终只好以1000块的价格转手卖出。


出手的人多,买的人却越来越少,藏獒的泡沫就这样走向破灭。

在节节的破碎声中,昔日被捧上神坛的藏獒,最后的下场甚至还不如土狗。

那些养殖大户,为了减少损失,甚至以几百元的价格,将藏獒当成肉狗出售。2015年,一条“百万身价藏獒成火锅食材”的扎眼新闻,令人唏嘘。


更多的藏獒,被遗弃在藏区。北京青年报就曾写过一篇报道,人口只有17万的青海果洛州,却有1.4万多条流浪狗,其中大部分都是藏獒。

无家可归的藏獒,游荡在寺庙、街道和村庄之间。它们袭击路人,传染疫病,猎杀家畜,与雪豹抢食,甚至上演互吃的惨剧。



早在2016年,囊谦一位8岁女童上厕所时,就被一只带着狗崽的母狗咬死。西藏自治区疾控中心的一份数据曾显示,平均每月有180人次被流浪狗咬伤。

流浪的藏獒还会通过犬粪污染草场和水源,继而让人体感染上被称为“虫癌”的包虫病,这种病非常难治,很多牧民为此倾家荡产。


▲包虫病传染链条

曾经以忠勇著称的藏獒,已然成为高原的一大灾害。再看那些曾高喊“保护藏獒”的名人,却摸着鼓鼓的钱包,陷入了沉默。

藏獒泡沫破裂之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5

尾声

站在这一地鸡毛之上,回过头来看,所谓的“藏獒热”其实就是一个赌局。

人们眼睁睁看着它,由投资走向投机,再由投机走向赌博,甚至走向诈骗。

在历史上,这样的赌局并不新鲜。

十八世纪的郁金香、八十年代的君子兰、2016年左右的金钱龟、这两年的大益茶……

只不过,和其他金融产品不一样,藏獒的泡沫破裂后,留下了一大堆难以处理的“生态后遗症”。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归根结底,几百年过去了,时代在变,人性从来没有变。

每一个赌局背后,都是一群渴望暴富的人。这样的故事,不会消失,未来的日子里还将不断上演。因为——

人性不会变,资本永不眠。

宠物用品加盟大概要多少钱

三阳哈士奇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