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玉石雕刻是西藏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可能是受到中原文化和印度雕刻技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浓郁藏民族特色的工艺,亦是玉与石并未严格区分的一门雕刻技艺。(2012年,蓝雪工贸有限公司制作的黑玉石香炉参加西藏自治区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被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撰文、摄影/索穷)
康巴汉子曲尼贡布的老家在四川省德格县藏区,按照家乡的传统,曲尼贡布十几岁就外出经商。而当他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并已经在拉萨成家立业的时候,由于尼泊尔政局动荡,好几车布料的销售款都打了水漂。心灰意冷的曲尼贡布想到在西藏投资开发民族品牌生产玉石产品,他相约和从小一起长大的学者朋友阿旺次仁到内地和西藏各地考察、调研玉石雕刻艺术文化。(曲尼贡布(右一)向西藏自治区有关领导介绍黑玉石 撰文、摄影/索穷)
西藏的玉石雕刻技艺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的民间传说,聂赤赞普曾将天降的经书、塔模等佛教圣物封存于洞中,并以黑玉石雕刻佛塔作盖,于是便有了西藏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件黑玉石雕刻作品。(雕刻莲花底座 撰文、摄影/索穷)
刚开始,曲尼贡布是想利用开发成熟的西藏仁布玉和琼结玉为主要原材料。后来才找到了最适合自己想法的黑色蛇纹石玉。阿旺次仁后来告诉我们,蛇纹石玉是人类最早认识和利用的玉石品种,在中国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就已出土了大量的蛇纹石玉器,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大、产地最多、应用最广泛的玉石品种之一。(具有西藏本土风格的玉石雕刻艺术 撰文、摄影/索穷)
今年25岁的晋巴次旦是玉石雕刻厂的师傅,虽然年纪不大在西藏黑玉石雕刻方面却已经算是个“老人”了,他的技艺已然超过了师傅们,成为西藏黑玉石雕刻的第五代传承人。晋巴次旦一再说,“这是藏族人自己的手艺,所以一定要学好才行啊。”(晋巴次旦和徒弟 撰文、摄影/索穷)
传统的手工加工技法大致有以下四种:“捏”:就是打坯样,也是创作设计过程。有的雕件打坯前先画草图,有的先捏泥坯或石膏模型。“镂”:是根据线条图形先挖掉内部无用的料。“剔”:又称“摘”,是按图形剔去外部多余的石料。“雕”:是最后进行仔细的琢剁,使雕件成型。(孩子们制作精美石雕 撰文、摄影/索穷)
黑玉石雕刻过程非常繁杂,第一步是上山采石。这种石头质地精密、细腻透明,一般产于拉萨河中游北岸墨竹工卡县境内的帮堆乡,但是产量非常少,不容易找寻。一尊约莫20厘米高的佛像,需要4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最大的一尊约莫1.2米高的佛像,三个人差不多雕刻了一年才完成。细加工完成后,就用牦牛皮进行抛光,然后上油,有的还需要在佛像上镀一层金粉。最后一道工序是开光。(聚精会神工作的晋巴次旦 撰文、摄影/索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