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画的兰、竹、石,均达到超一流的水平。
尤其是画竹,更是罕有对手。
郑板桥书法,亦是自成一体。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法,是以隶书为基础,掺杂了楷、行、篆、草诸种书体,辨识度极高。
郑板桥的书法章法,人称“乱石铺街”,错落有致,乱而有序,也极富个性特色。
可以说,在书画“二绝”上,郑板桥的地位无法撼动,在古代书画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株坚韧不拔的岩竹,铁骨铮铮,卓尔不群,正是郑板桥人格气骨的凝结。
竹石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自谓画竹多于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写竹,更将款题于竹石间,以竹之“介于否,坚多节”来表达自我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一枝一叶的“情”,既是郑板桥画竹子时倾注的情感,也是他作为一名清官的责任感和体恤心。
题画竹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四十年来”告诉我们板桥画竹是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的。画竹成了他展示生命的一种方式。任何一项技术或艺术都值得人去做一生的追求。也只有把一项技术或艺术作为一生的追求,才可能达到它精纯的状态。这项技术或艺术也才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画竹枝”似乎不是一项高深的技艺,但板桥却用一生的思想情感倾心于它,因此,他才对画竹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才画出独具一格的竹子。
题画竹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篱竹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辞官归故里,江上作钓竿。在这幅辞别百姓的竹画中,那一枝清瘦的竹子,就是卓尔不凡、淸股自傲的郑板桥个性品格的象征。
竹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