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极致 —— 泥料
密度,通常指气干密度。是在一定的大气状态下达到平衡含水率时的重量与体积比。紫檀木质是由细胞、气管胞、木质素细胞壁组成。细胞形成木质纤维组织,而气管胞则是沿着树茎运输的液汁的导管,也就是俗称的棕眼或牛毛纹。
上图左边就是泥料
密度高的紫檀料,除了木质纤维排列致密外,同时还要棕眼细小而稀少,当这一特征达到极致时,有时肉眼几乎看不到棕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泥料”。
油性的极致 —— 犀角质
树木在成长中会生成植物油,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受大气和水文环境变化的影响,不同的树木,甚至同一棵树的不同部位,含油量均有所不同。
当一块料含油量达到极致时,就会像玉石一样透光(这和水波纹的光线折射产生的错觉透光感不是一回事),看上去像半透明的油脂一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犀角质”。
色泽的极致 —— 鸡血料
紫檀色泽的差异是由紫檀素沉积的多少导致的。紫檀新切面通常为橘黄色,日久为深紫,其间多为鸡血红。而有种罕见料质,木质坚硬,紫檀素沉淀极其丰富,新切面 即为鸡血红色,而且性状稳定,经氧化颜色变化不明显,被称为“鸡血料”。这就是为什么一些用鸡血料做的明清老家具,历经数百年依然能分辨的原因。
有商家利用此名误导消费,称自己的紫檀为“鸡血红”与鸡血料挂靠,其实所谓的鸡血红只是紫檀氧化后颜色变化的过程而已,与鸡血料不可同日而语。
要选到好的紫檀料,首先得学会如何挑选好木头。判断材质优劣需要全面的视角,不能以偏概全,挂一漏万。
这里介绍几个甄别标准:
一、密度
密度,即是“气干密度”,指的是木材在一定的大气状态下达到平衡含水率时的重量与体积比。
气干密度大,说明木材的质量重、硬度大及强度高,所以它是一个强度指标。在优劣方面,一般是密度越大,认为材质越好。
二、油性
油性历来是判断一块木材好坏的重要指标,木材油脂含量越高,触摸时越有润滑感。
油脂使家具平滑耐磨,不易开裂,同时也正是油脂在保护着家具的亮泽。
三、颜色
中国历来有个词语叫“姚黄魏紫”,可见黄色和紫色历来是中国人最推崇的颜色。
四、气味
木材气味的优劣,影响着家居的质量。作为家居使用的古典家具,对木材气味的遴选非常严格。
海南黄花梨新切面药香味浓郁,久则变为微香。海南黄花梨的香味俗称为“降香”,带有一点辛辣味。降香是中国传统的三大名香,历来受到江南文人的喜爱,因此也可以理解海黄花梨为什么在明代时如此受推崇了。
小叶紫檀新开料或做薰香时檀香味独特而醇厚,原木或成品渐渐转为清淡,但只要对表面略加打磨,香味醇厚依旧。
红酸枝在剖开时则带着酸香味。一些上等草花梨的气味也显幽香,而其他一些木材如鸡翅木、乌木等,气味就不是很明显了。
五、纹理
木材的纹理直接反应在古典家具的表面上,影响着古典家具的外在表现和内在韵味。
海南黄花梨的纹理,按王世襄先生的说法是“或隐或现,生动多变”,很特别的一点是其外在丰富的纹理。
黄花梨有着各种动物形状的“鬼脸”,有看上去像孔雀、狮子等,同时还有着“山水纹”、“水波纹”、“凤眼”等形象各异的纹理,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种纹理的变化是其他木材难以企及的。
相比之下,小叶紫檀的纹理则较稳重,结构细密,局部卷曲,也称为“牛毛纹”;一些黝黑如漆的材料上,则几乎看不到纹理。
红酸枝的纹理则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变化。不论是黄花梨的“鬼脸”,还是小叶紫檀的“牛毛纹”,还是黑黄檀、乌木的条纹,在红酸枝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纹理,其富于变幻、灵动纤巧的各种纹理,表现力丝毫不逊于黄花梨。
六、柔韧性
木材柔韧性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着家具的优劣。柔韧性越好,越适合做雕刻。同时,柔韧性也影响到家具保养的稳定性。
从柔韧性上看,小叶紫檀堪称最好的木材。紫檀纤维异常细腻,最适合于不同类型的雕刻,横向竖向雕刻都畅通无阻,特别是适合柔韧的雕刻。
一些家具的局部需要精细的雕刻,用紫檀作材料则是最适合不过的,因此紫檀也备受清朝皇室的偏爱。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遗留下来的黄花梨,极少有修饰,而大量使用黄花梨的明朝,也形成了与清式繁缛迥异的简约的明式家具风格。
七、稳定性
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具的稳定性。刚买来的时候很结实,但是用个两三年,有些家具就开始变形,这就是木材稳定性不足的原因。
在稳定性方面,首推小叶紫檀,木性极为稳定,被称为“最没有脾气的木头”。稳定性在笔筒上体现最容易体现,同样的笔筒,小叶紫檀的笔筒历经几十年、数百年依然是正圆,而其它材质的笔筒,或多或少都会有变形,测量后会发现成了不同程度的椭圆。
八、细腻度
所谓木材的细腻程度,通俗来说就是用手触摸的感受。
一直以来,棕眼小而少的海南黄花梨、小叶紫檀被人认为是木材中细腻程度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