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神仙鱼赏析网

中国四大印石:每一块都充满了魅力

10-08

中国四大印石:每一块都充满了魅力

释义汉字“印”

左边是手,右边是符节,代表着诚信、权威和希望。承载如此重要的责任,印石使用的材质自然被人们看重。中国印石文化源远流长,好石者众。

福建寿山石、浙江昌化石、浙江青田石和内蒙古巴林石以其色彩绚丽、质地细腻、纹理自然、硬度适中且适合篆刻,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为历代印石收藏家所推崇,收藏价值与日俱增。

| 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有“三坑、三品”之说

涨姿势:寿山石不仅有“山、水、田”三坑之说,还有“神、妙、逸”三品之说。而田石中的“田黄”又称帝石,清王朝解体时,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田黄雕刻“三链章”缝在了棉衣里。这价值不言而喻~

传说在远古时期,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共工氏大败,怒撞不周山。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缺一角,于是水注东南,“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也便由此而起。人们都知道,后来女娲炼石补天,天“补”完后还剩一些石头,女娲便用这些石头堆成了一座山。

那么这座山在哪儿呢?按照福州寿山乡当地的说法,“寿山”便是由这些当年补天的石头堆成的,于是后人作诗称“天遗瑰宝生闽中,功在印坛是寿山”,把这里的石头称为“天遗瑰宝”。当然寿山的由来只是一个传说,但出自这里的寿山石却因“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成为文人治印、匠人雕刻的绝佳石材。

不过,寿山石最初并非用于治印。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福州市区北郊五凤山的一座南朝墓中发现了两只寿山石猪俑,证明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寿山石已经被匠人用来做雕刻了。

到了元代,篆刻家纷纷以叶蜡石作印材,寿山石易于治印的特性凸显。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名冠“印石三宝”(《北京》注:“印石三宝”一说为田黄石、鸡血石、芙蓉石;另一说为田黄石、封门青和鸡血石)之首,备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客的青睐。

寿山多石,应该如何区分呢?寿山石虽然很早之前就被用作石雕,但这些石材的分类却有多种说法,一直到清朝才真正出现有关寿山石的专著。清朝文人高兆著有一本《观石录》,对寿山石进行了简单的“山坑”、“水坑”分类,还对百余枚寿山石作了描述和评价,将其分为“神”、“妙”、“逸”三品。后来,清代文学家毛奇龄著有一本《后观石录》,对49枚寿山石作了“品玩”式的记录,并首次提出了寿山石“山、水、田”三坑之说。

“山坑”是寿山石中的大宗,也是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来源。山坑石的代表是“高山系”,以寿山村南面约两公里的高山峰以及周围的群山而命名。

在寿山村东南8公里处宦溪镇的月洋山,周遭所产的寿山石统称月洋系石,虽然石材仅有十余种,但质极为温润细腻,雍雅尽显,其中堪称“神品”的自然是“芙蓉石”,而宦溪芙蓉石也正是“印石三宝”之一。水坑石主要位于寿山溪的发源地,由于洞深如井,凿采困难,坑底不断有地下水涌出,故名“水坑”。

“田坑”是指产于寿山乡一带溪旁水田中零散的寿山石,故也称田石,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田黄”。田黄石产于寿山溪两旁的水稻田底下,极其珍贵,自古便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称。能流传至今的田黄珍品,大都进入了众多的收藏机构。

由于田黄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的印石“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

清朝时期,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献于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将其奉为至宝,从此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清王朝解体时,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链章”缝在了棉衣里。

打“鸡血”的石头,千姿百态任评说

涨姿势:昌化鸡血石,“石”材界独具六德:“润、细、腻、温、结、凝”,地位之高,其它石头难以企及~

在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浙江通志》中有这么一段话:“昌化县产图章石,红点若朱砂,亦有青紫如玳瑁,良可爱玩,近则罕得矣。”这些“红点若朱砂”、“青紫如玳瑁”的石头,便是产自浙江省临安昌化镇的昌化石。

1999年,考古人员在杭州半山石塘村的战国墓中出土了一批用昌化石制作的随葬品,将昌化石的开发使用史提前至公元前300多年。宋朝时期,昌化石已很知名,在《昌化县镜图》中,玉岩山所在地更是直接标明了“玉山乡”。元明时期,昌化石被广泛用于雕塑,1923年出版的《中国美术》一书中记载,大英博物馆有一对周身用鸡血石片镶嵌,疑为明代宗庙中的纪念像,可见昌化石此时已经跨出国门,传至欧洲。

清朝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时,纳贡两方罕见的昌化鸡血石印材,顿时“龙颜大悦”,封昌化石为“国宝”。此后,昌化石开采规模迅速扩大,采得高档品大多进贡朝廷,供皇帝、后妃做玺,或经雕刻高手制作成精美工艺品,收藏于皇宫。

有人用“千姿百态任评说,五光十色独无声”来形容昌化石,主要是由于昌化石色泽艳丽,种类繁多。由于开采较早,长久以来,昌化石的品种划分有昌化鸡血石、昌化田黄石鸡血石、昌化冻石、昌化田黄石、昌化彩石等五类150多个品种。

其中,名扬天下的昌化鸡血石最为惹眼。昌化鸡血石多产于海拔1300余米的玉岩山。夏天盖棉被,十月雪花飘。在鸡血石产地,有许多有关鸡血石的传说,如“凤凰灭蝗虫,血洒玉岩山”等。昌化鸡血石不仅色彩丰富、富于变化,而且“润、细、腻、温、结、凝”六德具备,令许多石材难以企及。

清代官吏服饰中,以花翎红顶为最高品级,鸡血石红曾取代珊瑚红、玛瑙红为顶花品饰之最高荣勋,可见昌化鸡血石在清皇宫中的地位之高。乾隆时期,石雕界更是有了“鸡血、田黄石中之王”之说。

昌化鸡血石也有“老坑”、“新坑”之分,老坑的鸡血石质地、血色要比新坑的好,是目前市场上的最昂贵的鸡血石品种。而昌化新坑的鸡血石,又要比其他地区的鸡血石价格贵一些。

“因色取巧、按材施艺”是昌化鸡血石雕最具特色的风格之一。雕刻时充分利用其血色、质地来烘托主题,所雕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造型意象更是千变万化。人们总说“黄金有价石无价”,工艺上乘的鸡血石雕便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兼具收藏、艺术价值,并能保值。

石头界的“冻君”

涨姿势:什么是冻石呢?这是人们根据其外形所取的名字,那些透明或半透明如肉冻状的叶蜡石、地开石,均可称为“冻石”,也简称“冻”。

自古以来,浙江东南部的青田县便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出自这里的印石名叫青田石,一贯被选用于主流治印。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曾在《我所认识的青田石》中写道:“上品的青田石本身即是艺术品。无论质地冻或非冻,石性皆清纯无滓,‘坚刚清润’,‘柔润脱砂’,最适于受刀和抒发刻家灵性,是古来一流印人最中意、最信赖的印材。”

青田石产于青田县山口镇封门矿区。传说古时有石农在这里打洞采石,得“冻石”,洞随即被泉水淹没。石农又连开五洞,均被泉水淹没。什么是冻石呢?这是人们根据其外形所取的名字,那些透明或半透明如肉冻状的叶蜡石、地开石,均可称为“冻石”,也简称“冻”。

清光绪年间《青田县志》载:“枫门洞在县东25里,岩穴深广,可容百余人,出冻石温润如玉。中有五塘,其水冬夏不竭,莫知其源,听之全然有声,石产塘中者尤佳,士人呼为五塘冻石云。”

“封门青”也称“封门清”、“封门冻”,质结细腻,可以说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的石材。与田黄石、鸡血石这种以色浓质艳见长、象征富贵的石材相比,封门青以清新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因此数百年来,备受篆刻家所青睐。

由于封门青的性状与文人雅士含蓄而不张扬、矜持而蕴内秀的品质相契合,故被人称作“石中君子”。上品封门青再加上精致的石雕或篆刻,更受当代藏家、文人雅士的推崇。

另一种蜚声海内的青田石是“灯光冻”。灯光冻与封门青的主要区别是颜色,前者为灯辉黄色,后者为青黄色;透明度上,前者为半透明,后者为微透明;质地上,前者纯净温润、呈冻状,后者常含有隐形纹理。

明朝屠隆在《考簄余事》中便说:“青田石中有莹洁如玉,照之若灯辉,谓之灯光石,今顿踊贵,价重于玉,盖取其雅,易刻而笔意尽也。今也难得。”当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袁慧敏曾如此评价:灯光冻石是青田石中最负盛名的珍稀品种,如今传世的明坑灯光冻极罕见,故大多数印家都未曾目睹谜一样的灯光冻石,“连博物馆也未见其影”。

青田不仅有印石,还有与石一起传世的精湛技艺。在浙江博物馆就藏有六朝时期用来墓葬的四只青田石雕小猪,虽然造型简练粗犷,却记录着1500多年前青田石雕的历史踪影。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因材施艺、依色取俏、依势造型”和多层次镂雕技术称雄雕刻界,被誉为“天下第一雕”。2006年,青田石雕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拿石头送礼的讲究在于送对石头

涨姿势:只有石头选对了,当礼物送,人才愿意收,康熙大帝都心仪的石头礼物——巴林石,这可是天赐之石~

传说清朝有个住在巴林右旗北沙巴尔台的老艺人名叫德力格尔,他曾挖出过一种石头,并将其精心雕制成一个石碗,献给了所在旗的札萨克乌尔衮(《北京》注:“扎萨克”是清代授予蒙古贵族的一种官职)。

乌尔衮对这只石碗甚是看重,遂将此碗贡奉给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对此赞不绝口。自此以后,历代巴林王公每逢进京,都要携带用这种石头做的石雕作为贡礼。这种石头,便是产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石。

巴林石又名内蒙石、赤峰石。文字记载,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的庆功宴上,属下曾献上一只巴林石碗,成吉思汗用它盛满美酒,称赞其为“腾格里朝鲁”,意思是“天赐之石”。

其实,巴林石作为工艺石雕原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用来治印并成为收藏者心头所好却始于近些年。由于巴林石中不仅有可与昌化鸡血石媲美的巴林鸡血石,还有号称可以替代田黄石的福田黄,更有与青田石极为相似的各种冻石,因此有段时间,有藏家一度认为这些巴林石是“假石”。

这种尴尬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专家为其正名后才宣告结束。当然,并非所有人都不了解巴林石的价值,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便曾掂量着手中产自巴林地区的犀角冻鸡血图章,激动地说“价值连城”,还题了“宝玉天生”四个大字。

巴林石的分类命名基本上采用传统印章石的品名,大体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四大类。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质地温润坚实,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红光照人。

2005年的“福州首届中国巴林石精品展”上,一块重达36公斤、高约半米的“中国鸡血石王”露面,据称该鸡血石价值更是达到上亿元人民币。巴林福黄石与寿山田黄石不分伯仲,被称为“姊妹石”,其石质地透明而柔和,坚而不脆,色泽纯黄,同样具备印石“六德”,因而备受名家推崇。巴林彩石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印石,其色彩艳丽多姿,纹理惟妙惟肖。巴林冻石石质细润,质地细腻,以彩霞冻石最为珍贵,相当罕见。

相对来说,巴林石的透明度较高,硬度却比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软,也宜于治印或雕刻,稍嫌不足的是色素成分不够稳定。同是鸡血石,巴林鸡血石较易氧化、褪色。再细看两者的质地,巴林多花纹,昌化较纯粹。所以也有同行称赞二者是“南血北地”(昌化石“血色”好,巴林石地子透),各有千秋。

颜真卿书法作品代表作

巴西红耳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