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雨后初晴,沙溪寺登街上古木幽香。沿着中轴线继续行进,古戏台前台后阁,飞檐翘角;兴教寺梁柱穿枋相连,巍峨壮观。寺登街的古寺古院大多建于明清,是过去剑川木匠留存故土的活计,也向世人展示着匠人精湛的木雕技艺。
“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海门口遗址”出土的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证实,数千年前剑川先民就已经在湖滨伐木造屋。
历经千年发展,剑川木雕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明清时期名扬四海。近至大理宾川鸡足山,远至北京紫禁城,剑川木匠走南闯北,也把技艺传向了四方。
“剑川木雕技艺讲究层层推进,功夫全在细处。”在工作室内,剑川木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段四兴正向学徒们授艺。他拿着一块镂空花鸟木雕介绍:“立意线描、打粗坯、打细坯,而后再修光、装饰、打磨、上漆……这样一块栩栩如生的木雕需要经历无数道工序方可成品,佳作更是耗时良久,需要木雕师的精心雕琢。”
传统剑川木雕多取材自当地有名的滇西椴木——青皮木,大多以龙凤、香草、花鸟作为题材,寓意吉祥幸福。笔筒、茶盒……与过去传统木雕不同,段四兴大胆创新,开发木雕文创产品新形式。“只有守正创新,才能让传统技艺代代相传。”为了传承技艺,段四兴在家乡开起了木雕传习院,广招四方学徒,鼓励学生将流行因素植入剑川木雕,开发创意作品,为古老的剑川木雕注入活力。
如今,在段四兴等人的努力下,剑川县从事木雕人员达两万余人,培养了一批懂技艺、能创新的技艺传承人。
“雕得金龙腾空飞,刻出雄鸡报五更,凿成百鸟枝头唱,镂花引蜜蜂。”这首传统小曲唱出了剑川木雕灵动传神的技艺,也唱出了如今剑川木雕传承的生机与活力。
(蔡艺彤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