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神仙鱼赏析网

我国深海养殖业迎来新里程碑,全球首艘10万吨级中试船交付

11-09

我国深海养殖业迎来新里程碑,全球首艘10万吨级中试船交付

近些年来随着深海资源综合利用进入技术成熟期,如何让高端海洋装备与深海资源完美结合,产生出新的渔业资源利用模式,我国以山东为代表的省份给出了示范案例。以海洋工业为基础,探索海洋牧场的发展模式,在保护海洋,科学开发海洋上树立了全新的模式。那么我们是如何综合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的呢?将高端海洋装备与渔业发展结合起来又会产生怎样的传奇?

从浅海网箱到深海平台,从为国外制造海洋装备,到为自己量身订做智慧深海牧场,相得益彰。

我之前文章《中国首制深海养殖神器,山东开启海上粮仓,"百箱计划"有何神奇 》已经详细说明了我国对渔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山东和福建等沿海省份已经开始布局,不过采用的是智能化的深海养殖网箱,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就在昨天(11月6日)我国悄然发布了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的中间试验船"国信101"号,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三门枫叶船厂正式交付,这就解答了很多海洋装备迷们以前的疑问,那就是为挪威建造的万吨级深海养殖工船(Nordlaks Havfarm)的时候很多人都有的疑问: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建造一艘?现在经过几年的发展终于揭晓了。

2017年我国为挪威定做的海上渔场养鱼平台顺利交付,至此全世界首座、规模最大的半潜式智能海上渔场在山东建造,标志着中国制造填补了深海养殖高端装备的空白。

该型深海装备是集先进养殖技术、现代化环保养殖理念和世界顶端海工设计于一身的现代化全自动的海上养殖装备,总高69米,总装量7700吨,抗12级台风,配备有各类传感器2万余个,可实现全自动监测、喂养、清洁等工作。根据设计,仅需要7名员工就能实现一次养鱼150万条。

当时很多人都说这样高端的装备中国自己怎么不来一艘?要知道当时这个深海养殖船光是建造就耗费了10亿挪威克朗(约合8亿人民币),这还不算设计费和杂七杂八的其它各项费用,总之一句话,就是巨烧钱。

我们当时在深海养殖业上也刚刚发展,要先完成从浅海养殖到深海养殖技术的过渡,同时也要对养殖品种的市场做好调研,比较像挪威一样一下子砸近十亿元投资着实不容易。据悉挪威在2019年的三文鱼出口总量约为120万吨,出口额86亿美元(约合600亿人民币), 通过深海养殖稳定出品高质量类野生的三文鱼,从这些数字上看来的确值得。也就在这短短的几年我们从制造材料和技术上、市场需求和养殖技术上都对海洋牧场建立产生的巨大的需求,属于中国自己的深海养殖业也就逐渐发展开来。

当时给挪威制作的养殖船所用的3.5万吨钢板订单由鞍钢独家中标,为符合全球最严苛的挪威船级社标准,确保船体在挪威恶劣海况下的运营安全,将低合金钢中低温韧性等级最高的FH36级钢板应用于该船的纵向舱壁、外板和横向水平桁等关键部位。同时精细操作,提高钢质纯净度,减少心部偏析,采用深度TMCP工艺生产,确保产品厚度方向不同位置的低温韧性满足规范要求,保证钢板保质保量按时交付。

有了好材料,加上成熟的制造工艺,我国的海洋装备就有坚强支撑,后来鞍钢F级海工钢已先后助力蓝鲸1号、蓝鲸2号、海洋石油982等大国重器顺利下水。可以说从第一次帮别人建造养殖船,就为提升中国智能海洋渔业装备的制造实力,拉动中国乃至全球海洋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高端制造积累,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市场需求旺盛,海洋牧场正当时,两全其美

随着我国造船业积累了丰富的深海养殖船制造经验,完成了国内主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同时还增加了智能化、自动化化的装备。深海养殖技术也逐渐从大陆架附近养殖鲍鱼等贝类,逐渐向深海区潜行,挪威的三文鱼养殖业在深海获得了巨大成果,成功了解决了浅海的病害问题,同时利用养殖船调节海水咸度、温度、氮含量等环境,适合在船上养殖不同深海鱼类

目前三文鱼是全球唯一实现产业化养殖的深海鱼,其中60%来自挪威。按照挪威三文鱼的洄游习性,现有的养殖模式是10个月左右时间在陆地育苗,再进入海水环境养殖12-15个月可上市。养殖过程中,除了氮含量等,水温是关键,常见方式是网箱养殖于12-18摄氏度高纬度地区。

"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很难找到水温适合的地方。"谢宁称,根据不断研究,最后想出的解决办法是自主造一条大型深海养殖工船。船可以开到深海蓄水,利用船上的智能设备,调节水温、氮含量,打造适宜养殖物种的环境,并制造循环系统,控制排放,实现工业化和可追溯等。

我国在深海养殖也逐渐从大陆架走向蔚蓝,产生了从养殖网箱到养殖船的巨变。通过市场、技术、深海环境测控的逐步深入,全国首个智能化多功能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在烟台正式开业迎客,既能养殖又能观光,甚至还能体验"渔夫垂钓"休闲乐趣,品尝"海洋主题"餐饮美食,欣赏"海上看烟台"醉人美景,领略"耕海牧渔"海洋文化。

在"耕海1号" 综合性、示范性、集成性的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基础上,采取一、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运营模式,在国内首次将渔业养殖、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功能集成在同一平台,年可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

也为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的深海养殖提供了发展方向,其配备了自动投喂、环境监测、船舶防碰撞等系统及无人船、水下巡检机器人等全球领先设备,通过融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5G通信、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的生态养殖,年可产鱼15万公斤,全面提升海洋牧场建设水平,助力烟台打造全国一流的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通过积累,我国也在深海养殖船项目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年11月初,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中试船在浙江台州交付,排水量约6800吨,主要用于主养品种深远海工船养殖中试试验。

该养殖船搭载了多种养殖装备,在我国海域内开展大黄鱼、大西洋鲑等主养品种深远海工船养殖中试试验。这将进一步优化船载养殖系统及工艺,完善深远海养殖工船装备研发与试验技术体系,实船验证舱内养殖方式及养殖装备的兼容性、可靠性和适渔性,最大限度规避风险,为后续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项目的稳步开展及现代养殖的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提供有力支撑。

总结:

深远海养殖是我国发展绿色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同步发展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技术,形成优质渔业资源的"海上牧场"。通过试验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模式等,丰富深远海养殖的技术体系,突破深远海养殖技术瓶颈,为深远海养殖工船工程化与产业化发展提供研究数据的支撑并指明后续发展优化的路径。为以后的产业链发展提供技术和市场积累,意义重大。

而一步步实现深远海养殖技术成为生产力,对实现水产养殖提质增效和渔业现代化、保障世界食物安全和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宠物蛇种类介绍

虎皮鹦鹉的饲养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