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才多艺的赵孟頫,是非也多。有人认可,亦有人鄙弃
就比如说,元仁宗对赵孟頫的评价就很高,说他有七个方面的优点。哪七点?第一是帝王苗裔,他是宋氏宗亲,是八王赵德芳的第十一世孙。第二,状貌昳丽,说他长得非常之好。第三,是博学多闻。第四,是操履纯正,人品极好。再一条是文词高古,文章写得非常绝妙。第六条是书画绝伦。最后一条是旁通佛老,对于老子、佛教的学问,理解的很通透,造诣玄微,非常之高。这算是对赵孟頫的全方位的一个肯定,可见历史上的赵孟頫,诗书画几个方面的地位之高。
《青山吟》节选
可就是如此地位之高的人,为何傅山对赵孟頫憎恨的咬牙切齿,傅山这样讲:“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骂赵孟頫小人、是匪人,而且是从他的人来憎恨他的字,说他字也非常的浅俗。再说说与赵孟頫并列称为“赵董”的董其昌,是赵孟頫以后清代皇帝最推崇的大书法家,这个人的书法地位比傅山要高。而他对于赵孟頫的字,一直不服气,经常指指点点的批评赵孟頫。还经常说他不仁,这是为什么?
《太湖石赞》节选
这得从赵孟頫的身世说起,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如此显赫
第一次,当尚书夹谷之奇推荐他当翰林编修时,他相当干脆地拒绝了。第二次,被强起出仕,他仍然称疾力辞,这种拒绝在当时是带有几分勇气和胆量的。因为中国古代的历代统治者对于那些不合作的名士才子,大致准备了二条道路:一是荒芜边远的流放之地,一是流血砍头的刑场屠刀。更何况赵孟頫特殊的身份,他是仕元还是隐居,意味着生于死的问题。第三次,江南待御史程文海奉召搜寻江南遗逸,这次,他没有也不敢再拒绝,而这一次也带有一点绑架性质。他自己的诗:“提来官府竟何补,还望故乡心惘然”(《送高仁卿还湖州》)便是证明,但他毕竟出仕了,也正因为这次的出仕,构成他颇有争议的一生。
《秋深帖》节选
确实,对身为皇室后裔要转身投向敌对的元朝廷,所谓的“贰臣”在道德和舆论上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那么对于赵孟頫这样的人,如果我们持否定的态度,说他保了元朝,保了异族。我们对于他的人品方面,甚至对他整个人进行否定,那就糟糕了!糟糕在哪里,大家知道,清朝、元朝的时候,汉人做高官的很多,到后来的刘墉这些人,都是做了高官。但是这些人,很多人人品一点都没有问题,但他们也确实保了异族,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如果纠缠下去,我们整个的历史都成了问题,是不是?
所以,对于赵孟頫这些人,我们都应该有一个体谅。在人品上,不必过多的计较赵孟頫。而书品上,他的地位更是无可动摇。据说傅山和董其昌到了老年之后,都服气赵孟頫了。毕竟人的观点在一生中有很多转折的时期,特别在老了以后,它真挚的表现更加溢于言表,那么你是否会理解赵孟頫,从心底接受他认可他?
进入砚田书院书友圈,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