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神仙鱼赏析网

从一颗枣到千余斤丰收:山东农科专家的下乡挂职之旅

08-14

从一颗枣到千余斤丰收:山东农科专家的下乡挂职之旅

来源:海报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杰 报道

盛夏的沂蒙山里,阳光直照在费县柱子村村民贾理昌的枣树大棚上,棚里闷热的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尽管被汗水湿透了的T恤紧紧贴在身上,山东省农科院果树所枣树项目组博士王中堂依然坚持挨个大棚检查着枣的品质。接下来的两周是这些还绿油油的脆枣着色的关键期,他知道,去年4个大棚只结出一颗枣的老贾再也经不住任何一点打击了。

2020年,山东省农科院创新实施“三个突破”战略,在山东省东中西部选择了招远、费县、郓城等3个县(市),建设整县域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示范县(市)。集中全院资源,利用3年时间,选派300人,投资3亿以上,在这3个县(市)探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模式,打造出若干个单体示范样板。

当年8月,王中堂和选派的其他87名科技人员分赴烟台招远、临沂费县、菏泽郓城三个县(市)。一年来,在挂职科技人员的带动下,熊蜂授粉与天敌治虫技术、果茶避雨种植模式等一大批种植新技术,鲁厚甜一号、济麦44等一大批新品种以及避障割草机、农药变量仿靶喷雾机等新装备纷纷在这三个地方落地,费县脆枣、源珑黑牛、魏楼西瓜等一批农产品品牌开始走向市场。

在首批挂职人员完成工作前夕,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先后来到费县、郓城等地,实地了解了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的故事。

4个大棚只结出一颗枣?专家集体会诊解“难题”

在王中堂来之前,贾理昌已经是当地有名的种枣大户。2019年,在新闻上看到大棚里种的脆枣挣钱,他便突发奇想,照着从各种资料上学来的知识,划出一片枣树,扣起了4个大棚。他没想到的是,一年之后,4个大棚几百棵枣树上,只结出了一个枣。

贾理昌(右一)和王中堂(右二)向记者介绍枣树挂枣情况

自嘲的老贾,将一张手托着这颗枣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准备5万元将它“拍卖”。

老贾的“遭遇”也惊动了准备前往费县报到的王中堂。正式报到前,他专门协调省农科院8个所22名专家,在老贾的大棚里来了一场“会诊”。最终,确定导致老贾的枣树严重减产的是大棚未留放风口,未配置加湿装置,花期温度过高,湿度过低,不具备枣花坐果的环境条件,还有就是绿盲蝽虫害较重,破坏花器,影响坐果。

对此,王中堂联合农科院其他相关所研发了低残高效精准药剂+性诱剂捕杀综合防治技术,并对大棚进行结构改造,当前大棚脆枣已挂满枝头。据统计,2021年,当地枣园绿盲蝽发生危害率由去年的85%降低到5%左右。

“王博士来了,心里就有底了。”贾理昌笑着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怎么施肥、打药、多少温度打药,都有专家指点。

在王中堂的鼓励下,今年,他和妻子又贷款将大棚数量增加至19个。“再过十几天这些枣就成熟了,现在看来,今年一个棚产量大概在2000斤左右。”老贾说,由于大棚脆枣比露地提早成熟近一个月,所以价格是露地栽培的3-4倍,能达到30元一斤左右,照这样算,建19个大棚的成本基本当年就能收回来。

在挂职人员中,像王中堂这样用自身所学解决老百姓难题的并不是个例。在距离费县数百公里外的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130亩的阳光玫瑰葡萄长势喜人。在这里挂职的山东省农科院葡萄研究院科研人员陈迎春说,根据目前情况来看,预计这些葡萄亩产能达到3000斤左右。

2019年,山东省教育厅在胡庄村挂职的第一书记为了发展产业振兴,组织当地居民在130亩土地上,种起了如今市场上爆火的阳光玫瑰葡萄。胡庄村村主任胡宣峰说,由于种植技术跟不上,去年就应该见产的阳光玫瑰葡萄,到了结果期,一颗藤上就挂着零星几串。

胡庄村葡萄藤上挂满了葡萄

好在陈迎春她们的到来,帮他们解决了大麻烦。“现在老百姓看到情况后,又主动种了100多亩。”胡宣峰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目前,仅胡庄村阳光玫瑰葡萄的种植面积就达到300余亩。

变废为宝,一只兔耳朵价值提高了十几倍

“这些专家的到来不仅仅是帮我们解决难题,他们带来的行业内最先进的理念,正是企业所急需的,这些理念也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费县正宇兔业负责人王鹏没想到,在省农科院挂职人员到来后,原来基本没人要的兔耳、内脏等副产品,甚至会变成抢手货,供不应求。他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就在记者来之前,一辆满载17吨兔耳朵的卡车刚刚从厂区驶出,发往寿光。

去年8月,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家兔创新团队博士刘公言正式到正宇兔业挂职技术副总。他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将以前基本无人问津的肉兔副产品研发成当下流行的宠物食品。

宠物食品行业是一个新蓝海。日前,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宠物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到2023年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456亿元。

正宇兔业养殖车间里的种兔

“我们每年屠宰数百万只肉兔,但是兔爪子、兔耳朵这些副产品都当做有机肥了。”王鹏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现在刘博士用脱毛技术将兔耳朵等研发成宠物食品原材料,这些副产品价值成倍提高。

他还以兔耳为例,以前兔耳做有机肥每吨的价格在500元,市场不好的时候甚至300元都没人要,现在每吨兔耳价格直接提高到6500元,价格上涨超过10倍,即使这样兔耳还经常供不应求。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费县有着丰富的原材料,北京一家宠物食品公司专门找到刘公言,签订了110吨/月的兔副产品订单,并专门在正宇兔业附近投资兴建了一家宠物食品加工厂。王鹏说,如今每月仅兔副产品销售额就达到了200余万元,年纯利润达到了240余万元。

不过,刘公言对此并不满足。“现在兔胆和兔血还没有利用起来。”他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尤其是兔胆,我们分析发现它和熊胆的各种成分很相似,正在实验能否把它作为替代熊胆作为中药。

在离正宇兔业十几公里外的启阳清能,是一家专门从事粪污厌氧沼气处理、病死动物无害处理和餐厨垃圾处理的企业。该公司负责人胡风杰坦言,虽然这些年他一直在做环保产业,但是与前来挂职的专家们相比,技术、理念差距很大,还没走出小农意识的圈。

胡风杰说,自从山东省农科院专家到企业挂职以来,针对公司遇到的沼渣沼液分离不彻底的难题,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公共卫生团队和资源环境所沼气团队,通过增设沼渣沼液精细固液分离单元、沼液脱氨单元、厌氧发酵罐搅拌单元,对公司现有8万m³的厌氧沼气系统工程进行了全方位升级优化改造。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了解到,项目改造后,日处理粪污从几百吨提高到2000吨,处理病死猪20万头,实现了年产天然气3120万m³,生产有机肥5万吨,沼液作为沼肥可以全量消纳,年回收硫酸铵8000吨,年减排二氧化碳24万吨。

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博士徐晓晖表示,该项目天然气的产量,可满足全县三分之一的用量,并将费县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百分之五左右,对于当地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意义。

小芦笋做成了大产业,农民挣得不再只是“辛苦钱”

挂职人员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山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长胜的认可。不过,在今年5月举行的费县“三个突破”工作调度会上,他也指出,解决问题方面大家做得都很好,但是探索模式和提质增效还没有实质性突破。也就是在这次会上,李长胜提出,在下半年工作中,将全面实施链长制等十项措施。

厉广辉向记者介绍芦笋种植情况

5月25日,山东省农科院下发了《关于在“三个突破”示范县(市)全面实施链长制和包村制的通知》。《通知》提到,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在招远、费县、郓城选出24个产业链,并设立链长。

虽然挂职之初就一直秉承产业先行的理念,但是真正要深入产业,把产业链做大做强,对于长期搞科研的专家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在郓城县李集镇挂职第一镇长的山东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博士厉广辉,他在搞芦笋标准化种植方面是一把好手。刚到李集镇之初,就结合当地农民种植芦笋的传统,研发了芦笋标准化栽培模式,推广应用了可节水60%、节肥50%、产量提高15%以上的芦笋水肥一体化技术,为当地企业和农民每亩节约成本达600元。

不过,如何把芦笋产业链做大延长,对于厉广辉来说,这不是他的强项。于是,为了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他反复上网查各类资料,菏泽、济南两地来回跑,终于与山东康多宝生物技术公司、山东锦绣川制药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联合研发出芦笋复合乳酸菌发酵系列饮品和芦笋胶囊,将芦笋经济效益提升了6~10倍。

同时,在郓城工作组的协调下,与郓城县人民政府和工商银行郓城支行达成共识,顶层设计了“产业+科技+政府+金融”的模式,解决了政策、技术、资金、市场等一系列问题,在郓城沿黄地区大力推广芦笋种植,并引进一家上海公司来郓城投资建设种养加循环芦笋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现芦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李集镇有大量黄河滩区,属于沙质土壤,适宜芦笋生长,这里种出的芦笋产量高、品质好。”厉广辉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黄河滩区发展芦笋全产业链大健康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月后,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打造一批全产业链价值超百亿元的典型县,发展一批省域全产业链价值超千亿元的重点链。

已有28位挂职人员提出接续挂职意愿

据统计,一年来,山东省农科院已向招远、费县、郓城三个示范县(市)选派挂职人员88人,脱产41人,非脱产47人。其中,45岁以下中青年专家占86.1%,博士学历占61.6%。该院承担各类项目在三个示范县(市)共落地152项,项目经费及以实物等形式直接投入的资金共1080.17万元,与地方联合争取项目16项,争取项目资金3.6亿元。由省农科院科研带动企业投资项目5项,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3项,项目资金总额达53.45亿元。

截止到目前,第一批挂职人员已完成1年挂职工作。其中,已有28位挂职人员提出接续挂职意愿。

王中堂就是这28位提出接续挂职的人员之一。作为果树所枣树项目组研究人员,他曾跟随团队一起参与过沾化和乐陵的项目。“这是第一次以我为主的科研项目。”王中堂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他希望多年后,当费县脆枣能和沾化冬枣、乐陵金丝小枣一样,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时,当地枣农还能记起王中堂这个名字。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当他还顶着烈日在贾理昌的枣树大棚里检查枣的品质时,费县的三家脆枣合作社负责人和村民代表已偷偷背着他,将印有“对口帮扶促发展,情系沂蒙显真情”和“敢于突破,科技助农”锦旗送至山东省农科院。

他们说,一年来,通过王中堂提供的科技扶持和技术支撑,当地对种植脆枣增收致富越来越有信心,也尝到了科技引领产业振兴的甜头,希望他这位挂职第一镇长能继续留任,助力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责编:吕 原

审核:丁厚勤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鹦鹉螺化石是什么

宠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