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读过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家隔壁的悦来茶庄打出了个“你有故事,我有笔,请来悦来茶庄”的招牌后,茶庄里人来人往,每天在这里都有人讲当地发生过的新老故事,有经商的、务农的、打家劫舍的、上至达官显宦,下到平民百姓,讲王家的甑糕、彭家的硬面锅盗、 刘老二的凉皮、徐老三的饸饹等等,泾阳有的他都讲,一个个故事都很精彩神奇。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悦来茶庄的孟老板这个会讲故事的人,以及他口中的泾阳民国商人故事及他的祖上当年制作泾阳茯砖茶的工序。
清末民国时泾阳流传着“东刘西孟社树姚,不及王桥头一撮毛”,“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这里的孟家就是悦来茶庄老板的祖上,难怪孟老板对泾阳茯茶情有独终,懂得很多茶道。
孟老板50岁上下,瘦瘦的,个子很高,一看就特别精明能干,说话不紧不慢,还特别风趣幽默,他不但泾阳茯茶泡制手艺一流,而且故事也讲得出神入化,如同古时说书人的样子。
孟老板讲故事时声音抑扬顿挫、手足舞蹈的,加上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茶庄里的顾客、伙计个个都听得入了迷。一边饮着他金黄淡香味浓的茯茶,一边听着他激情飞扬的精彩故事。有时说三侠五义,有时讲红楼水浒,但更多的是明清时期陕商云集,特别是泾三原两地及各县富商大户的商业故事。自明清以来,泾阳、三原两地一直掌握着关中地区的金融命脉,泾阳茯砖茶的兴起,不但带动了相关产业,还造就了一批富商大贾。
在“东刘西孟社树姚,不及王桥一撮毛”这句话里,东刘是指桥底镇川刘村刘义兴家,主营茶叶,兼营药材,商号多设在四川、西康等地;西孟是指桥底镇北赵村孟家,主营茶叶,兼营皮毛生意,在兰州、宁夏设有商号;社树姚是指王桥镇社树姚家,以经营茯砖茶起步,后转营食盐、皮货、药材、黄金,大部分商号设在四川及印尼等地;
“一撮毛”是指王桥巨富于家,专营茶叶、药材,湖南有茶园,商号多设在四川一带。 当然走州过县的泾阳安吴堡巨富吴家,特别有名。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满》里的号称慈禧太后“义女”的周莹,就是重振吴家各地兴旺生意的掌门人。吴家以经营官茶起家,后又经营官盐,其商号遍布四川、两湖、江淮、苏杭等地。他们从经营茯砖茶致富,进而扩大经营范围,经营盐、烟、皮毛、药材、丝绸、布匹、钱庄、典当等行业,不断开拓市场,在四川、西康、湖南、湖北、甘肃、新疆、宁夏、蒙古、云贵、武汉一带设立庄栈、商号,有的甚至在缅甸、越南、印尼等地设立了分号。 另外,还有桥底镇大簸箕柏家,主营茶叶兼营烟、皮、布等,商号多在武汉及陕西境内。
上述这些故事都是听自悦来茶庄孟老板讲,可见孟老板不仅是个生意精,而且是泾阳的活地方志呢! 但要是有人问孟老板他的祖上是怎么制作泾茯茶的,他就很神秘地摇头晃脑,说这是绝秘,不外传。但有一次故事讲的兴起,孟老板出人意料地说到了茯砖茶的制作流程。
下面就给大家就详细地说解说孟家茶作坊里的制作茯茶工序。 孟老板说他爷爷的爷爷当年做茯砖茶共有八道工序:即一剁、二吊、三过水、四炒、五捶、六验、七晾、八堆垛。一是开包剁茶,就是把茶包打开,用大刀把茶剁为小块;二是打吊,是用秤称出每块茶的用料(5斤4两);
三是簸箕过茶,是用小簸箕端上过了水的原料茶送往炒茶锅内;
四是畅锅,就是炒茶;
五是捶茶,将用多层纸糊成的茶封放进木质的茶模内,旁边坐一个扶帮子的人,扶着模子,专管茶叶出进,另有一个专门用簸箕给模子内端茶添茶的人,捶茶工用30斤左右重的铁箍子不断在模子内捶茶,直到一块茶捶好;
六是检验,每封茶捶好,由检验员验收、盖印、锥眼(透气孔);
七是晾晒,这是为了放掉茶封内的水分,但只能阴干,不能日晒;
八是堆垛,茶封晾至七八成干,全部收集垛放,使其自行发花,等到封皮纸包上出现被称作菜子花的黄点后,打开垛堆,分别再晾一两个月,茶封放出茯芩香味时,茯砖茶才算制作完成,方可打包发售。
大家看看,孟老板一时兴起把自家制作茯茶的工序说了出来,听说顾客中就有人回家迫不急待回家去做实验,但都没有成功,可见当年制作泾砖茶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工序呢! 好了,谢谢观看,谢谢关注我的朋友们,以后再给大家继续讲悦来茶庄听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