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一种特殊的矿物质,大都色彩晶光鲜亮丽,但也总有一些玉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比如,被当成破石头的豹纹玉,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绝对不会有人将它当成玉。在考古发现中,专家们也曾出土过豹纹玉,完全和普通石头一模一样,既然如此它又怎么能叫“玉”呢?究竟是古人错了,还是我们错了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就让小编来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览中,有一件豹斑玉莲花纹熏炉,引起了很多参观者的关注。据工作人员介绍,豹斑玉莲花纹熏炉出土于陕西蓝田的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其作用是一件焚香浴佛的供器,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豹斑玉莲花纹熏炉高约26厘米,底座直径约10厘米,整体为博山炉的造型,在香炉外侧还有六层合拢的莲瓣,看起来十分典雅。
不过最让参观者感到疑惑的是,这件豹斑玉莲花纹熏炉的质地看起来就是石质的,可为什么要叫做“玉”呢?据工作人员解释,豹斑玉莲花纹熏炉确实是石质的,但也是玉,即豹斑玉。对很多读者来说,或许还是第一次听到“豹斑玉”,在《唐本草》中记载:“(豹斑玉)出掖县者,理粗质青白黑点,亦谓之斑石,初出柔软,彼人就穴中制作,用力殊少也”。
由此可见,豹斑玉就是带有斑点的石头,因为石质柔软,很好加工。科学研究表明,豹斑玉是一种叶绿泥石,成分比较复杂,常常混在滑石和镁矿当中,算是一种大自然偶然产生的矿物质,如果条件特殊的话还会在表面形成密密麻麻的斑点,类似于豹纹一般,故此得名豹斑玉。说一千道一万,无非就想说一点——豹斑玉稀少。
在我国历史上,用玉的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来在商周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近代《辞海》中对玉的解释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可见玉石是经过人们筛选的具有一定社会性和观赏性的稀少矿石。另外,《说文解字》中还对玉的特征有说明,即坚韧的质地和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照的组织,以及能够发出清扬致远之声的美石,如此一一对比可以发现,豹斑石也完全符合“美石”的特征——也就是说,古人说它是玉,这个真的没有错。
在全国范围内,除了豹斑玉莲花纹熏炉,还有出土过其他的豹斑玉文物。比如,洛阳出土的唐代豹斑玉茶具,咸阳报本寺塔出土的豹斑玉筒,还有扬州出土的唐刻花豹斑玉龟鸟盒,等等。仔细观察这些豹斑玉文物,可见其虽然是石头,但表面有如玉石般的光泽,尤其在光照的条件下更明显。另外,触摸其质地也和玉一样十分温润,如果闭上眼睛不看而触摸,您绝对不会说它是石头——可以以很多人对于玉的认知来看,豹纹玉完全就是石头,它和玉石一点都不沾边。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发现的豹斑玉大都是唐代的文物,并且都集中在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东都一带,而这些地方又都是皇室贵族和社会名流聚集之地。由此可见,豹斑玉当时也主要在上层社会流转把玩,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或许都难得一见,这也足以说明豹斑玉十分稀少,其价值自然也比普通的玉更为昂贵,而且当时的豹斑玉制品,还真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2018年的9月,英国著名的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一件唐代的汉白玉小石狮,其体型都没有小孩的拳头大,竟然拍出了59万美元的高价,约合人民币400多万元,让很多人都为之惊叹。您要知道的是,汉白玉是一种很常见的矿物质石头,现在很多人家里盖房子都用得起,如果和豹斑石相比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天壤之别的差异了。既然唐代的汉白玉石雕能拍卖400多万,那唐代的豹斑玉石雕指不定要在后面加多少个0呢,当然了,文物的价值也不能用金钱衡量。
通过豹斑玉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少见的石头就是玉,多见的玉石就是石头。其实,这也是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我们来说,要想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不是要努力变成常见的精美“玉石”,或者是随处可见的“汉白玉”,而是要让自己成为一块独一无二的“豹斑玉”,才能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获得最终的成功,不管是个人成长,还是工作生活,皆是如此。
参考资料:
《古玉鉴赏100讲》作者:徐春苓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