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
记者从青岛科技大学获悉
该校教授王硕带领的研究团队
在国际上首次从琥珀中
发现最古老的现存花朵
形成于约1亿年前的
鼠李科Phylica属琥珀化石
相关成果2月1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
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植物》上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起源于中生代鼠李科植物具原位花粉的完整花朵化石,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花可以说‘开了一亿年’”,为东南亚地区早期有花植物演化与板块运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
图为形成于约一亿年前的鼠李科Phylica属琥珀化石
图为该团队研究使用的一块琥珀化石
记者了解到,王硕团队研究了24块形成于约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化石标本,通过对其表面细微特征、内部三维结构与现生植物形态结构的对比分析,最终在南非的开普植物区找到了这些琥珀化石植物的现存后裔。
Phylica祖先随印度板块向北漂移的过程重建图
“1亿年前这些花朵在生长的时候被琥珀包裹,从而得到了完好保存。”王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完好保存在琥珀中的化石植物在印度板块与冈瓦纳古陆带尚未完全分离前即已形成,随着冈瓦纳古陆的解体和印度板块的北移,这一生物群的祖先通过印度板块传播到缅甸北部,但他们的后裔却一直在南非的开普植物区生存繁衍。这些花朵从恐龙繁盛的中生代绽放至今,且其花朵、叶片、毛被等特征都表现出对频繁野火的高度适应性。
图为琥珀化石植物后裔的代表物种照片
研究表明,缅甸北部的植物区系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植物区系存在联系,白垩纪时期频繁发生的野火可能是驱动被子植物演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起源于新生代以前的裸子植物,包括银杏、水杉被称为“活化石”。该研究表明,开普植物区现存的鼠李科Phylica属有约一亿年的化石历史,是一类适应野火频发生境的古老被子植物,也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琥珀化石形成时期生态复原图,图中地表低矮植物为Phylica
在研究中,王硕团队发现了琥珀的现生后代——鼠李科的菲利卡属,中文名叫石南茶属,平时也可以叫做毛笔花,“这种花有非常细的叶片,枝条也很细。”
记者了解到,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施超教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王硕教授为通讯作者。两人是“85后”夫妻教授,被网友称为“神仙眷侣”。
王硕(中排左五)和施超(中排左四)
据了解,该研究成果由王硕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辽宁抚顺琥珀研究所和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以及英国开放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和南非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密切合作,历经8年时间取得的。
综合闪电新闻(记者张洪波 通讯员刘奕辰)、青岛广播电视台
来源: 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