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礼仪”是对荒野中登山、徒步行为所期望的一套规范准则。
因各地在社会文化背景、人们的登山素养、山林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等方面的差异,各地的行山礼仪均有所不同,但其目的是为广大户外爱好者拥有最佳的旅行体验,并保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行山礼仪是高素质登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依赖于社会各相关人士与团体,包括市民、山径使用者、露营人士、山野管理部门、环境保护团体、行山队伍和大众媒体等共同建构。
1、路遇山友打招呼、问好或微笑点头:
有没有发觉,跟山友打个招呼,就会感觉,原来行山遇到的人也不错,心情也会愉快一些。如你不爱说话,一个笑容一个点头也很简单。
2、 主动让路给行进较快的山友,别人让路后要说一句“谢谢”:
经常登山、徒步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节奏和步速,跟着别人的步伐总是很吃力,越野跑友都要维持速度以达训练效果。
大家都是山径使用者,在安全的情况下,不要介意让路给步速较快的山友,作为团体的领队或殿后者也可通知队友先行让路。
人家愿意让路,说一声谢谢也是应该的。
如走在前面的山友没注意,也可礼貌请别人让你先过,切勿在狭窄处突然超前。
3、在狭窄的登山道让上山者先行:
登山一般较疲累,而且步速和节奏都是安全登山的重要条件,下山者则视野较佳,因此,让登山者先行较为理想。
4、在险狭处,让迎面而来的行动不便或经验不足者先行:
上了年纪、行动不便或年幼的山友相对较怕路滑或危险,如要他们在险要或狭窄的地方让路的话可能会比较困难,甚至造成危险,因此在安全及可行的情况下请耐心让他们先行。
5、爬碎石坡时请加倍小心避免踢落石块:
登山时小心避免踢落石块,若意外把石块踢落,请及时大声示意,提醒后来者走避。
6、在较宽阔的地点休息,以免妨碍他人:
请勿在山径的中央停下来休息,休息时需有足够的空间让山友通过。
7、拿好登山杖,以免伤到别人:
在狭窄的山路遇上迎面而来的山友时,可将登山杖贴近身躯并尽量把杖尖向下,方便山友从旁走过,使用时也要留意是否有后来者(特别在爬山时),以免杖尖端戳中别人。
8、切勿喧哗,尽量降低音乐播放的音量:
在郊外大家都期望享受宁静的环境或大自然的声音,请别破坏这样的环境,也不要让其他人承受你个人的音乐品味。
9、若有山友等候,请勿长时间占据景点或观景台留影,后来者请耐心等候,勿自行入镜:
在景点前摆拍留影是你的自由,但也要留意是否有其他山友在等候,后来者也勿随意入镜,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如休憩处的使用者较多,请收拾放在桌椅上的装备,让出座位及空间:
休息时我们都习惯把背包装备放在桌椅上,但也要留意其他山友的需要。
11、请勿吸烟,保持空气清新:
在野外呼吸新鲜空气是重中之重。
请别抽烟,更不要其他山友吸手烟,扔下的烟蒂也有酿成山火的风险。
12、正确处理排泄物:
何谓“正确”不用多说了吧?郊外的厕所,特别是流动厕所,通常狭窄闷热又多蚊蝇,算不上很卫生,许多人也不大愿意去。
无论如何,你要随意大小便,可以挖猫洞来解决。
13、遵守规矩排队候车:
景区与郊野的班车班次一般较疏落,有时候候车人多,请遵守规矩排队等候,不要插队,也请勿一人代多人排队。
14、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从源头减少:
以可重用的器物,如水袋、可重用的水杯和盒子装盛饮品和食物,减少使用一次性的产品,并以毛巾代替纸巾和湿纸巾。
15、将垃圾带回山下弃置或回收:
减废当先从源头着手,如有垃圾应带回山下或市区弃置,最好能在适当的地点作分类回收。
烟蒂请放入金属盒子带走处理,果皮和蛋壳等物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合的湿度和温度等)才能分解,敬请带走以免造成环境卫生问题。
既然有能力把物品带上山来,应该也有能力带下山去处理,应尽量不留痕迹。
16、切勿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的建筑物:
爱惜自然环境和公物,切勿破坏生境、污染水源、涂污或破坏建筑物、古物或古迹。
17、勿擅自开挖土地或开辟山径:
切勿擅自开挖土地,维持自然景观。一条安全、耐用和对环境友善的山径需要适当的物料和方式去维护,切勿自行开辟山径。
18、不要干扰、伤害、捕捉动物或采摘植物:
只观察、欣赏动植物,切勿干扰、追赶、捕捉动物或采摘植物,切勿过分接近或近距离拍摄动物,以免增添其压力或使其受惊而作出攻击行为。
19、不喂食,不放生:
喂食会导致野生动物依赖人类,失去原有的求生能力,也会导致生态失衡等问题发生。
放生会造成繁殖、捕捉和贩售的恶性循环,放生的动物也会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更有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风险。
20、不拿走任何物件,包括动植物、沙石:
既然不应留下任何痕迹,当然也不该带走任何东西,包括生或死的动植物、掉下的叶子、果实、沙土石头、古迹、建筑物的原有或遗留下来的物件。
21、行前作充分的行程规划及准备,结合自身及同行者的能力和经验:
切勿只依赖手机应用程序进行邓山活动。
行前必须按天气预报小心计划行程,同时了解路况、难度、需求、补给和下撤点等,携带适当的装备和粮、水,设定行程目标时切勿高估自己和同行者的能力。
22、沿途留意地形、路标及方向等以确保按预定路线行进,留意身体状况及天气变化:
出行时需不时确认行进路线与计划是否相同,并留意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及天气状况,安全至上。
如有需要,应尽快寻求协助。
23、在已开发的山径上行走,不抄捷径,在指定的营地上露营:
尽量在已开辟的步道上行走和活动,以免破坏周边的植被,不要行走捷径,这会加剧水土流失,建议在指定的地点上露营,恰当处理污水,在离开前要尽量将该地点回复原貌。
24、如要生火,请用炉具在指定地点进行:
为避免破坏植被及减少造成山火的风险,应在指定的营地或点好处生火,不要直接在地表上升起营火,生火时请使用焚火台、钢盆及隔热垫,离开前必须将火种彻底熄灭。
本文参考美国的《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理念和一些户外事例,就户外亲身经验列出一些具体行山礼仪给大众参考,并希望各地的户外爱好者们按照本地的情况作一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