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一个非主流的古钱收藏者。
我喜欢的那些古钱,大多都稀奇古怪的。就像我收藏的这些开元通宝,在数量上虽然超过了100枚,但是正儿八经的名钱和热钱似乎很少,大多都是比较稀奇古怪的冷钱。这些开元通宝,都是我收集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关中农村。
现在,开始盘点一下。
图文,均属原创。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字为小字,穿口整体偏转,看上去就像菱形穿口一样。如此个性的穿口,不像偶然为之,倒像故意为之。因为,它不但没有损伤钱文,相反还锦上添花,让古钱更具神韵。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从正面看普普通通,但是从后面看,竟然还带着一个类似“同心结”的图案。如果再仔细看,它竟然还是一枚错范币。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宝”字的“贝”部就像一个“回”字,而其他的开元通宝的“贝”里面只是两横。这究竟属于铸造原因还是版别原因,我不得而知。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通”字下面因为有颗星,看上去就像“元”字的右腿在踢球,非常有趣。更有意思的是,它的背上带月。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字体较肥,背郭也肥,但是钱体特别薄,就像刀片一样。有趣的是,它的“元”字左边还有一个炉记。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字体清晰,笔划圆润且柔弱,铸造得异常精美。它,是我小时候用橡皮从小伙伴手上换来的。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背上带月,并且背面的边轮比正面的要宽很多。也就是说,正面是窄缘,背面是阔缘。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一眼就能看出穿口的左上角比较尖,非常有趣,也非常漂亮。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字为小字,缘为阔缘,穿口参差不齐,就像被老鼠啃过的一样,毫无美感可言,但是非常有趣。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字体均阔,看上去很大气。但是,它黑不溜秋的,好像刚从煤矿出来似的。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第一眼就能看出“元”字右腿又粗又直,就像打了石膏一样,第二眼就能看出“宝”字“贝”部上窄下宽呈梯形,所以我把它归类到狭开异书版里面了。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材质为铁,磁铁可吸,字体柔弱。我很好奇,铁铸的开元通宝能够传世至今,并且还保存得如此完好,这本身就是个奇迹。我努力地回想了一下,它应该是我上小学时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时赢来的。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字是小字,缘是阔缘,背郭很肥。有趣的是,它还是一枚错范币。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看上去非常秀气。它的奇特之处,就是背上带着“掐痕”。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包浆厚重,但我很喜欢,因为这包浆就是古钱的灵魂。它的奇特之处,就是穿口很像一个向下的箭头。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开”字较阔,“通”字宽大且通头较大,“元”字第二横弱挑、撇短直、儿部较窄,“宝”字宽大且“贝”部下端封口,应该属于尨字大字版。它的奇特之处,就是用白铜铸造的,非常精美。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宝”字“贝”部上窄下宽,呈梯形。有意思的是,它的穿口不规整,就像窑洞一样,上圆下方。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正面看貌不惊人,背面看却有惊喜,它竟然背上带月。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开”字较阔,“通”头短小且上下平行,“元”字撇短且直,儿部较窄,最后一笔折勾明显,“宝”字的宝盖头呈梯形斜边,应该属于直元小头通版。有趣的是,它是一枚错范币。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元”字撇短且直,“通”下有星,背郭很肥,肥得不一般。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开”字稍窄,“通”头较低扁,“元”字矮且撇短,“宝”字稍小较短,应该属于低头通矮元版。它的奇特之处,就是穿口的两边无郭。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开”字稍窄,“通”头较平且上下长短对称,“元”字第二笔起笔挑较弱,“宝”字窄小且宝盖头点稍大,应该属于小字小挑元版。它的奇特之处,就是背面错范太严重了。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字为小字。从正面看,貌不惊人,但它的背下带月。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字为小字。它的奇特之处,就是背上带月,或者说背上带着“掐痕”。
我收藏的这枚开元通宝,钱文深竣,地章异常光滑,这或许就是它的锈迹很少的原因吧!我猜测,这应该和铜质精细有关。
好了,我的“另类”开元通宝就盘点完了。
开元通宝,作为唐代钱币,因为铸期长和铸造量大,所以版式纷繁复杂也就不足为奇了。作为一个非主流的古钱收藏者,我的“研究”也仅此而已,不想涉足太深,也不考虑经济价值。如果我的文章有不妥之处,请各路老师批评指正,我能改就改,改不了就算了。
收藏古钱,对我来说就是玩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