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有关“将茶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中粮集团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茶公司”)党委,经研究决定设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选派了10多名同志为公司第一批科技特派员。郭道斌作为公司科技特派员派驻陕西紫阳。
2022年1月10日,中茶紫阳公司取得营业执照当天,郭道斌(左三)与建设银行代表、建行挂职紫阳副县长,以及中茶紫阳管理团队合影留念
在紫阳,中茶公司携手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紫阳县人民政府合资设立中茶紫阳茶叶有限公司,打造以“造血”为主导的产业振兴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中茶紫阳公司立足紫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坚持精准发力,助力紫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着手规划建设绿茶精加工生产线,延展白茶和红茶精制生产线,依托中茶标准体系,带动当地优质茶企业提高茶叶采制标准,进而做强产业链和价值链;
着手挖掘、整理紫阳茶叶历史,用悠久文化与现代思维为这一片紫阳叶子注入灵魂;
着手以科技赋能紫阳臻硒茶,稳定“硒”含量,逐步让紫阳富硒茶名副其实。
郭道斌从受命担任中茶公司赴紫阳县科技特派员至今,将近一年时间,作为中茶紫阳公司董事长和团队一起交出一份这样的成绩单。
作为曾亲历中茶公司国内市场从无到有的拓荒者之一,郭道斌这一次带着经验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这是从人的观念转变入手,亲历对茶叶种植、初制、生产、营销及当地茶文化的统筹帮扶,看到具有千年种植、制茶历史的紫阳茶产业正在不断与当下茶产业发展需求相契合,更看到科技赋予茶产业发展的力量。
2021年12月下旬,郭道斌接到赴陕西省紫阳县担任农业科技特派员的任务,成为中茶公司科技特派员队伍中的一员。
2022年1月9日,郭道斌和同事一起乘飞机从北京到陕西安康,40多分钟的高速公路车程后,他第一次来到位于秦巴山腹地的县城紫阳。
山高路远、偏僻闭塞,是紫阳县给郭道斌的第一印象。这座户籍人口超过30万的县城,常住人口仅20多万,很多青壮年外出工作生活。但在小小的县城中,茶园和茶厂随处可见,“紫阳是山城,地无三尺平,山间很多茶园和茶厂,但规模都很小,大多是家庭作坊。”郭道斌此次来到紫阳,是按中茶公司党委决策要求注册成立中茶紫阳公司。
陕西紫阳是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简称“建行总行”)的定点帮扶对象。建行总行与紫阳县政府一起携手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中茶公司,合作三方积极践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程,以茶产业振兴助力紫阳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作为。安康市紫阳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是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同时也是茶叶大县,但产业分散、缺少龙头品牌引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8年起,建行总行启动与中茶公司的合作,由中茶公司牵头、当地茶企参与,打造紫阳茶相关系列产品。经过各方三年努力,2022年1月10日,中茶公司团队到达紫阳县第二天,在建行总行驻安康定点帮扶工作组的协调联络下,中茶公司、建行总行、紫阳县人民政府开展合作,三方按照4:3:3比例出资2000万元,注册成立中茶紫阳茶叶有限公司,郭道斌任董事长。
这是建行总行驻安康定点帮扶工作组引进紫阳的首家具有央企背景的合资企业,也是中茶公司第一个在县行政区域投资的企业。郭道斌解释,“中茶公司之所以很少到县域地区投资,主要是考虑到人才短缺和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但是建行总行和紫阳县委、县政府在乡村振兴工作上的激情和干事创业的决心深深吸引了中茶公司。”
回溯历史,早在1950年,中茶公司便在紫阳成立支公司,助力紫阳富硒茶由内销、边销迈向外销市场。此次是中茶公司与紫阳富硒茶再次“牵手”,作为中华老字号资源库中唯一一家全品类茶叶企业,中茶公司的入驻,为紫阳茶产业发展掀开新篇章。
中茶紫阳公司成立伊始,工作千头万绪,又逢新冠肺炎疫情趋紧,各方管控严格,但郭道斌还是坚持带领中茶紫阳管理团队一起到中茶龙冠、中茶黄山、中茶湖南等几家中茶系统公司实地走访学习,这几家公司对中茶紫阳公司工厂及设备生产线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紫阳县有茶园25.28万亩、茶叶加工厂超过400家,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在郭道斌看来,这既是优势,又是短板。“就像我刚到紫阳时看到的,这里茶企多、规模小,生产工艺流程不统一。但中茶对茶叶生产有严格工艺流程和生产标准,对成品茶稳定性也有很高要求,这就需要在当地提升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茶紫阳管理团队综合研判认为,助力当地茶产业发展,主要是观念的更新。
4月19日,中茶紫阳公司成立100天,团队克服疫情影响,紧张有序推进工厂装修建设、设备生产线规划采购、新产品体系规划、绿茶原料选购、紫阳白茶生产工艺培训提升等工作。几乎与此同步,中茶紫阳公司经评估筛选与供应商合作,分别在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和洄水镇茶稻村建立“中国茶叶规范茶园基地”。郭道斌介绍,这些茶园将根据中茶公司茶园基地管理标准要求,指导基地茶园提升耕作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产品可溯源管理体系,“努力做到一杯好茶从茶园开始。”
郭道斌也欣喜地看到,基地周边茶园和一些茶企,也在“中茶标准”的带动下,主动升级产品生产线,开始向着标准化的好茶迈进。
其实,于中茶紫阳公司而言,“这一切颇为不易”。郭道斌说,从春茶采摘起,公司2022年大多数时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团队虽然焦虑项目进度问题,但从未停下脚步,而是多方协调,力保公司精制加工生产线如期建成,尽管因为疫情耽搁了明前茶销售旺季,然而还是抓住了四季度的茶叶销售季,并且白茶和红茶也顺利投产……
7月底8月初,中茶紫阳公司工厂开始试生产,其工厂功能区包括原料预处理车间、白茶蒸制车间、小包装车间、外包车间、原辅料包材库。
11月10日,中茶紫阳富硒茶新装亮相第106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郭道斌在微信朋友圈里特意配发展台图文:“中茶紫阳公司邀您一起来品好茶!”喜悦溢于纸外。
让紫阳富硒茶名副其实
位于秦岭、大巴山区腹地的紫阳县,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和全国两大天然富硒区之一。这里山清水秀,纬度宜茶、多云雾的自然生态环境,天然富硒的资源禀赋,赋予紫阳茶“绿色、有机、富硒、无公害”的品质。
紫阳富硒茶传统上拥有紫阳毛尖、翠峰、银针等不同种类,“小产区特色茶、千年贡茶史、‘硒’有而珍贵”,是它们的共同特色。紫阳茶芽叶肥嫩壮实、白毫显露,香高味厚、色泽翠绿,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浓郁持久、滋味浓而不涩,醇厚回甜,经久耐泡,回味隽永。
2004年10月29日,紫阳富硒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紫阳县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国家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园区。
长期以来,紫阳县把茶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在抓好基地、加工、市场的同时,围绕产业、企业、品牌持续发力,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了茶叶产业化发展水平,茶产业成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近年来,紫阳相继荣获“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紫阳富硒茶)”“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业发展示范县”等称号。
但围绕紫阳茶,有一个课题必须面对:不同茶园土质略有不同,硒含量也不完全一致,这就导致不同茶园产出的紫阳茶硒含量不均衡。“茶叶上市前需要检验,因为有的含硒量超标,还有的不达标,这于产品品质稳定性而言是不行的。”中茶紫阳公司发挥专业优势,选择品质好、硒含量达标的原料生产名副其实的臻硒系列茶产品。为更好地发挥紫阳县域生态无污染及土壤富硒的资源禀赋,中茶紫阳将加强对茶农、供应商的种植技术指导、水肥管理指导、农资统一配送等,使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溯源历史,传承紫阳茶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西周时期紫阳境内已开始较普遍地栽培茶叶。在唐代,紫阳茶成为宫廷贡品“每岁充贡”,至清朝,紫阳毛尖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经多方调研及探讨,中茶紫阳公司管理团队在层层叠叠的历史中,看到了重塑紫阳茶品牌的曙光。
郭道斌(右二)查看白茶生产线
“据文字记载,在西周时期就有紫阳茶作为贡茶的历史,同时,陕西省档案馆有在清代紫阳茶作为朝廷贡茶的信票凭证,这可能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贡茶凭证。”郭道斌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前辈茶人发掘过这段重要历史,希望借此打造紫阳茶的社会知名度,但因紫阳茶种植面积小,时机不成熟,最终没能成功。
而今,中茶紫阳公司在当地建立白茶生产线,弥补紫阳绿茶采摘期短、夏秋季没有其他品类茶的空白,改善了紫阳茶叶品类单一的局面。同时,借助紫阳白茶作为贡茶的文化渊源,从茶叶实质性和文化角度,对紫阳茶品类和品牌进行拓展。
“白茶保存时间长,一直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紫阳茶制作的白茶品质优秀,再经由中茶公司白茶的生产标准控制、品牌产品塑造和中茶系统渠道资源共享,使紫阳白茶有了走向全国的基础。”郭道斌的欣慰与欣喜溢于言表。下一步,中茶紫阳公司将在县政府指导下,致力于通过科学技术解决中茶紫阳茶产品“硒”含量稳定达标事项,凭借延链拓链工作助力紫阳茶产业发展。
走过拓荒坎坷,怀着希望前行
郭道斌是湖南郴州人,他的家乡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地带,四面环山,风景秀美,是我国主要茶产区之一。出生在茶产区,郭道斌家中却并未从事茶产业。自幼,茶在他心中留下的印象,是家乡独有的、用茶和糍粑、姜等一起熬制的油茶。
考入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是郭道斌真正与茶结缘的起点。最初懵懂,以为茶不过是茶,慢慢深入学习,他才领会到这一片树叶的魅力与背后深厚的学科知识。“开始觉得自己出身农村,茶也是农行,自己应该适应较快。后来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我真正喜欢上了茶学。”从这时起,郭道斌开始饮茶。2000年,大学毕业之际,中茶公司到学校招聘,对茶行业未来充满信心的郭道斌毫不犹豫投简历,并一举成功,成为中茶北京公司一名采购员。
郭道斌(左三)带领紫阳县政府茶产业相关人员在中茶浙江公司调研
中茶公司成立于1949年,七十余载风云际会间,一杯浅浅的清茶历经时间洗礼,从一杯普通饮品到走出国门,成为国际盛事中必不可少的茶饮。中茶公司的出口茶叶,为国家经济发展、促进对外合作作出巨大贡献,也通过中国茶的输出将中国文化传递到全世界。
新世纪之初,中茶公司将国内销售作为长期战略,内、外贸易并举,并成立北京中茶贸易有限公司,开拓国内市场。新领域、新平台,用人和培养人相结合,“我们那一批校招员工有七八个,安排在国内业务价值链各主要岗位。公司又从浙江、湖南等主要茶产区调来几位有经验的前辈带着我们一起干,我就这样幸运地参与了中茶公司开创国内市场的历程。”郭道斌说,起初人少、工作多,大家都是一岗多能,自己也不例外。大到初制茶和精制茶采购、成品茶销售、零售渠道开拓,小到超市货架摆放、产品包装设计……都属于这批年轻茶人的工作范畴。
在这期间,郭道斌参与了猴王茉莉花茶拓宽北方分销渠道的“二次创业”,也经历了新兴的茶叶品类对传统茶叶品类的冲击。通过传统品牌的兴衰、茶叶市场的放开、市场格局的变化、国人饮茶口味的变迁,郭道斌不断探索着、总结着。
“回忆创业阶段的艰辛,真是饱蘸泪水”,经过很多次碰壁,再尝试其他的路,郭道斌始终乐意投身其中。他说,热爱使然。“屡屡受挫时,说心里没有过动摇是假的,但静下来想一想,茶是中国的国饮,有广大的市场;中茶作为国字号品牌,有优质茶叶资源和丰富的人才队伍,未来还是有希望的。”
带着热爱和希望,郭道斌一路前行。如今,22年中茶公司一线开荒拓土、探索创新的积淀,都成为他此番担任科技特派员和中茶紫阳公司团队以“科技”赋能紫阳茶的根基。“中茶紫阳公司是中茶体系里一家新的公司、一座新的工厂、一个新的团队和一套新的产品体系,如何让客户、市场接受,在众多茶叶品种和品牌中树立口碑,都是我们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到紫阳将满一年,目前,中茶紫阳公司已与12家县域龙头茶企签署供应采购协议,与两家本地茶企联合共建中国茶叶茶园基地规范化园区,紫阳茶整体的加工工艺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不过,与此前更多依靠双腿跑市场、凭经验判断方向不同,数字经济为紫阳茶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便利。郭道斌说:“中茶紫阳公司、建设银行紫阳帮扶团队、紫阳县政府及京东几方携手一起开展紫阳茶产业数字化建设,建立茶产品数字化可追溯体系,以贯穿茶叶种植、耕作、采制、生产、供应、销售全过程。
一年时间在奔忙中瞬逝。虽然孩子才读小学一年级,总盼着父亲多回家几次陪陪自己;虽然爱人工作很忙、上班路远,家中也有很多困难,但这一年中,郭道斌只回过三次家。提振紫阳茶产业的热情和抛家舍业的牺牲,交织在一起,他感慨一路艰难,又值得为之奋斗。郭道斌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多次到茶区茶企考察调研,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作为中茶公司科技特派员,他说:“我将倾情这一方山水茶园,讲好紫阳茶的故事,讲好中国茶的故事,为紫阳茶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一份积极力量。同时,实现公司与特色小茶种地区资源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价值链,以使乡村振兴和企业经营的相互促进。”
作者:《中华儿女》记者 华南
编辑:赵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