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建了群,拉了一些篆刻的同好进去,见到了好多篆刻爱好者,他们没有学习规划,而我算一个在篆刻上有长期实践的爱好者,当然,我也在入门处转悠,于是,想着帮帮大家,于是,打算凭着摸索出来的一点经验,分享给大家点实操的办法。
怎么开始?
买回来工具之后,大部分朋友先是刻一方名印,这是找兴趣,无可厚非。接下来,或者因为石头太硬,或者因为笔画刻不直,于是就停下来了,很多朋友买工具时兴致勃勃,刻一方姓名印之后,兴头就下来了,这是因为没有计划,也找不到入门的方法。其实方法很简单,甚至不用单调地遵循《篆刻五十讲》上说的那样,先去枯燥地刻回字,刻完白文,刻朱文,这些都可以省掉。
办法就是直接从汉印开始。
“印宗秦汉”是篆刻界最有知名度的一句话,一个初学篆刻的人,大致回到汉印上开始学习之后,就会发现,学三方汉印,要比乱刻各种内容,入门的快得多。
我写过一篇《初学篆刻的刻印全过程》的文章,把刻印全过程说过一遍,大家自行找来看,今天这篇文章的价值是举几方有价值的汉印来,供大家每日临一方印,刚好一周七方印,临完这几方印,再试着创作一下,会发现,大有进益。
(三封左尉)
这个可以当作临汉印的第一方印,因为跳过了回字格的练习,把一条线刻直,就成了最基本的基本功,而这一方印,大致都是直笔画,而且,这一方印,横画居多,特别适合练习横画。
(校尉之印)
这是第二方印,因为大部分也是直笔画,还有把笔画刻直的作用,但这一方印竖画较多,适合练竖画,有的朋友会说,竖划不就是横画转90度吗,转一下石头不一样吗?要记下来这个概念,横与竖是不同的笔画,不是简单转90度的事儿,因为,在刻印的后期,要体会每一个笔画的笔意,用以表现不同的风格,横与竖就不是转90度可以表现的事了。
(骑司马印)
大致这是第三方印吧,刻到这一方印的朋友会多少找到点自信心,因为骑马两个字,在印面上展示出来的效果是密密麻麻的一片,刻完之后,会觉得成就很明显,找到点自信,便于提高自信心。但记着,刻这样的印,确实需要较细心,那两个字,太密实了。
(武陵尉印)
这一方印,就有点斜笔了,斜笔通常不好刻,因为我们刚做完直画练习,很会把线刻直,但遇到刻斜线,就立马觉得找不到感觉,要不就是刻得粗,要不就是冲出刀锋工作面,划伤石头,稍急点的人,或者还会划伤手,但斜笔画在创作中会遇到,还是应当加强练习的。
(淮阳王玺)
终于到了玉印,我们不去找那个传国玉玺来刻,那个鸟虫篆,太难了,我们先跟淮阳王混熟,这是一方玉印,跟铸印、凿印不同,他更平直,每一个笔画更均匀,在这一方印里还会遇到一些熟手经常说的章法上的汉印三密一疏的常用章法,可不是吧,这方玺,太明显了,简直就是三密一疏的典型。
(军司马丞印)
终于遇到五字印了,其实,如果你把它当成六字印,也无不可,因为章法上,就是按六个字分布的,刻同样大小的石头,字越多,当然是越难达到要求的效果的,刻这一方印,多体会小篆的纵横比特征,小篆的横竖比,大致如吾丘衍说的1:1.5,在六字印里,是不是体现得非常明显?
(弋居丞印)
第七方印,还是三密一疏,其实,右上角的弋字太简单了,临的时候,如果印稿写得稍有不准确,忽视了稳定必要的无形的十字形界格,就会把这方印刻成不稳定的一方印。
七方印临完,一周时间过去,回头检查一下自己刻的作业,是不是跟原印非常像,原印的细节,包括破残是不是完全临出来,一遍临不像,可以磨了重临。要在这七方印里学会汉印的风格,章法,刀法是不足的,但从这七方印开始,给自己的汉印临摹开个好头,完全没有问题。
汉印的特点非常明显,肥不显臃肿,瘦不显枯干,庄重,不怪僻,就如我们学习书法临习楷书、隶书、篆书一样,先从稳定的开始刻,将来创作,大有助益。
(【老李刻堂】之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