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神仙鱼赏析网

揭秘湘妃竹折扇高价之谜:名家为何争收藏?

03-31

揭秘湘妃竹折扇高价之谜:名家为何争收藏?

作者:张鹏

在北京十里河有一家著名的扇庄,所卖折扇以精致昂贵著称,动辄卖到上万元,材质最好的湘妃竹折扇甚至卖出几十万元的天价,可玩家收藏家还是络绎不绝。

扇庄的主人郑高脾气有点怪,如果有客人问他“什么扇子玩着最棒?”他就会很兴奋,可以滔滔不绝给客人讲好些折扇的学问;而如果有客人问他“买什么扇子升值最快?”即使挑选超过万元的湘妃竹扇,他也会心中不快,甚至直言相告:“扇子是用来扇风的,用来欣赏把玩的,不是用来升值的。”

郑高是北派制扇名家,北京折扇协会会长。他是个好手艺人,但很明显,并不是个好生意人,只因为他对于自己亲手制作的每一把折扇都太在意。

郑高半生痴迷的是手工古法的制扇技艺,极其繁琐费时,深山寻到竹料,晾晒多年才能使用,30多道工序,不能有一丁点的偏差。这样的折扇,不仅仅包含着制作者的技艺,还有耐心与诚信,还有时光的沉淀。

这些接近失传穿边缘的手工制作工艺,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还有在这个喧嚣而浮躁的时代,让心灵沉静愉悦的方式。

拜访郑高,笔者没有去他的扇庄,而是选择去他制作扇子的工坊,因为20多年来,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间小小的自行车棚改建的工坊里度过的。

藏青色的对襟棉袄,黑色的土布裤子和圆口布鞋,这是多年来郑高不几乎变的一身打扮,皆出自母亲一针一线。来自乡村的质朴的装扮,一双粗糙的大手,不善言辞,郑高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个生活在都市中的人。

只靠一个电暖器取暖的工坊里寒气逼人,堆满了竹料,工作台上还有未完成的扇骨。他随手拿起一把式样奇特的弯刀,娴熟地把一块竹料劈成薄薄的小片,做着做着竟入了神。

“这是师父传给我的北派扇艺的独有的工具,因为有弧度,片竹子非常顺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应该有年头了。”黝黑的刀柄满是岁月的痕迹,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把握,而这刀下也不知曾经诞生过多少名扇。

20多年前遇到师父,北派扇艺传人洪钧陶,是郑高生命里的一段奇遇。而那时,曾在明清和民国时代兴盛的传统制扇技艺已经到了失传的边缘。

真正继承北派技艺,开始学做折扇,郑高才发现,这门手艺越学越深,“不懂的时候,觉得自己做的挺好,现在越学越心虚,困难也越大。小小一柄折扇,这里的学问太大,讲究太多,学不到尽头。”

每年的十一二月,郑高要到河南、安徽、江苏一带的深山中去寻找野生竹子作为制扇原料,找到大片野生竹林,看韧性,看颜色,一根一根精挑细选。砍下的竹子锯成小段,要经过煮、晾,风干,……七八年的岁月过去,它们的光彩似乎也因为岁月的打磨而逐渐呈现,水分蒸发,由白变黄,皮色也越发柔润,这时候,它们才有资格成为一把玉竹扇的骨架。

如今,市面上大多数折扇都是机器做的,而郑高的折扇依然秉承着自古传下来的全套手工制作工艺,“古时候打磨扇骨用的是乌贼草,现在我用的是砂纸,只有这一点不同。”每一把扇子都要经过30多道工序,煮竹、晾晒、烘烤、大骨定型、镑竹、拉小条、打磨大小骨、套接造型……极其复杂,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不能马虎。

郑高曾经为了一个扇骨上的梅花钉的安装方法,特意跑到苏州寻找老师傅。那时他的师父已经去世,这个难题他冥思苦想解决不了,在苏州找了10多天,终于寻到了原来制扇厂的技师,把这个小小的梅花钉妥妥地装上,他才松了一口气。

他的心全都痴迷在制扇上,一个梅花钉,一片牛骨,都马虎不得,郑高说:“赚不赚钱还在其次,我做的扇子绝不欺客,不能让玩家挑出一丁点毛病。”就是这种较真的劲头,让郑高和不少爱折扇文化界名人成了朋友,马季是他最难忘的一位。

那是2001年夏天,郑高在琉璃厂的荣宝斋门口摆地摊,一位客人在摊前留连许久,得知他卖的折扇都是纯手工制作,甚为惊奇,感叹说,现如今竟然还有制卖文人扇子的,真是少见,还逐把比对,爱不释手,这人便是相声大师马季。

(马季先生题写的扇面)

很多人不知道,马季先生除了相声说的好,还是位书法家,是中国书协的会员。马季和郑高交往几年,交情日深,为了帮他亲自题写扇面让他去卖。“他去世前不久在外地,还想着给我题写了‘郑高扇庄’几个字邮寄回来。”现在,郑高手里还保存着马先生送他的扇面,成了他最为珍视的东西。

小小折扇卖出天价,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回归。在追求速成的工业时代,这样的东西极为稀缺,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人用双手触弄和制造这些物品时,总是注入了心中的想法、审美习惯以及一种生命感,而且绝不会重复。这是机器制品不具备的。”这些接近失传穿边缘的手工制作工艺,传承的不仅仅是技艺,还有在这个喧嚣而浮躁的时代,让心灵沉静愉悦的方式。

【说明 : “京味儿”是北京晚报资深记者张鹏的头条号专栏,全部为原创文章,内容以名人专访、北京故事、人物特写为主。如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微信号zp535797667。】

客车能不能带宠物小猫

2021年养狗新规上海